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9月15日 星期一
宫颈癌前病变:及时干预如何阻断“癌”路?

作者:王金冰

崇左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13 11:06:11612次浏览[发表证书]

宫颈癌并不是突然降临的疾病,它往往经历了长达数年甚至十年以上的演变过程。这个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叫作“宫颈癌前病变”。很多人在体检中听到这个词时感到恐慌,误以为已经患癌,实则不然。正是在这一阶段,如果能够被及时筛查、科学干预,完全有可能阻止病变进一步发展。近年来,随着HPV疫苗接种率的提升以及宫颈筛查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早期病变被及时发现和处理,极大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病率。认识宫颈癌前病变的意义,并掌握科学应对方式,是女性预防宫颈癌最有效、最主动的一步。

1.什么是宫颈癌前病变?

宫颈癌前病变是指宫颈表面的鳞状上皮细胞出现异常增生的状态,尚未发展为真正的癌症。它是癌变前的一个“预警阶段”,分为轻度(CIN 1)、中度(CIN 2)和重度(CIN 3)三种级别。轻度病变往往可以自行恢复,但中重度病变若不处理,可能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后逐步发展为宫颈癌。其主要诱因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尤其是HPV 16

18型。宫颈癌前病变本身没有明显症状,通常通过筛查才能发现。因此这一阶段既是危险信号,也是最佳干预期,抓住这个节点,疾病就有可能被彻底扼杀在萌芽中。

宫颈癌前病变是可以治愈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处理。大多数轻度病有自愈可能,只需密切观察和定期复查;而中、重度病变则建议尽早治疗。常用方法包括LEEP刀电切术、冷冻治疗或激光手术,目的是切除或消除异常细胞区域,防止其进一步发展为宫颈癌。治疗后需按医生建议定期复查,监测HPV和细胞学变化,确保病变不再复发。科学干预可有效阻断癌变进程。

2.早发现的重要性

宫颈癌前病变的隐蔽性极强,大多数患者在早期并无明显不适。有的人或许偶尔出现白带增多、接触性出血,但这些表现并不特异,常被误认为是普通妇科炎症,从而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事实上正是因为“没有症状”,才更需要依靠筛查手段来发现潜在风险。宫颈细胞的病变不是一夜之间完成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轻度异常发展到重度病变再到癌症,可能需

要数年时间。定期进行HPV检测与宫颈细胞学检查,可以在疾病仍处于可逆阶段时将其识别出来。

3.哪些女性更需要警惕?

宫颈癌前病变虽然可能发生在任何有性生活史的女性身上,但某些人群风险更高,需格外重视定期筛查。比如,性生活开始较早、性伴侣较多或伴侣有多个性伴的女性,更容易感染高危型HPV;长期未参加宫颈筛查者,由于病变缺乏症状,易被忽视;免疫功能低下者,如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或感染HIV,也更难清除病毒;吸烟、营养不良及长期患慢性宫颈炎等因素亦会提高病变风险;有宫颈癌或癌前病变家族史的女性,建议提早开展筛查并缩短复查间隔。对于这些高风险人群,遵循医生制定的个体化随访和干预方案是预防宫颈癌的重要举措。

4.如何科学的阻断“癌”路

阻断宫颈癌的发展路径,关键在于“三早”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其一是要建立定期筛查意识,遵循“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原则,对于有性生活的

女性,特别是30岁以上人群,应根据医生建议每35年接受一次HPV检测和TCT联合筛查。发现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或细胞异常时,需及时进行阴道镜检查,明确是否存在癌前病变。二是一旦确诊CIN 2CIN 3级病变,应尽早采取手术干预,如LEEP刀或冷刀锥切,切除异常组织,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三HPV疫苗的接种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屏障,适龄女性尽早接种可显著降低感染高危型HPV的风险。最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个人卫生如戒烟、避免多个性伴、注意私密卫生,也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少HPV持续感染机会。

5.结语

宫颈癌前病变并非癌症本身,却是癌变的前奏。它是可控可治的只要科学筛查、规范干预、持续随访,就有可能将病变遏制在早期阶段,不让它走向不可逆的方向。每一次体检、每一次复查都是一次主动掌握健康的机会,等疾病找上门,不如提前一步做出选择。守护宫颈健康从认知开始,更从行动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