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9月15日 星期一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咋治疗?答案在这里

作者:李凌雪

重庆重钢总医院 儿科发布时间:2025-06-13 11:16:02629次浏览[发表证书]

手足口病是儿童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尤其在春夏季节高发。虽然多数患儿病情较轻,但由于其传染性强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家长必须重视治疗和护理。正确及时的治疗不仅能缓解症状,还能预防严重后果。

了解手足口病的科学治疗方法,有助于帮助孩子安全、快速康复,减少家庭和社会的传播风险。

1.药物治疗:缓解症状,科学用药是关键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儿童传染病,具有一定的自限性,但在急性期往往伴有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症状,严重影响孩子的舒适度和食欲。

目前尚无针对病毒本身的特效抗病毒药物,因此治疗的重点在于对症处理和科学护理,药物治疗主要是缓解不适、预防并发症。

针对发热症状,医生通常会推荐使用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轻中度发热,并具有一定镇痛作用;布洛芬则适用于中高热及伴有疼痛的情况。使用退热药时需按年龄和体

重精准计量,切不可擅自加量或频繁交替使用多种退烧药。

值得特别强调的是,阿司匹林绝不适用于儿童,尤其在病毒感染期间,因其可能诱发瑞氏综合征,这是一种罕见但极其严重的并发症,应严格避免。

口腔溃疡是手足口病常见且让孩子极为不适的症状之一,常导致拒食、哭闹等问题。在医生指导下,可以适量使用口腔局部镇痛喷雾剂,缓解口腔疼痛,提高进食和饮水的意愿。但家长必须注意用药安全。切不可用成人药品替代,更不应自行涂抹未经验证的偏方。

在部分病情较重或病程中出现继发细菌感染的患儿中,医生可能会酌情考虑使用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然而抗生素对病毒无效,滥用不仅无益,反而可能引发耐药性或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因此家长不可自行给孩子用抗生素,必须遵循医生明确指示。

2.物理治疗与护理:帮助孩子舒适度过病程

除药物治疗外,物理护理对手足口病恢复也起着关键作用,高热是手足口病常

见症状,家长可用温水擦浴帮孩子降温,温水擦浴借蒸发散热,安全且有效,能缓解孩子发热不适,但切勿用冷水或含酒精擦拭物,这些易刺激孩子娇嫩皮肤,甚至引发不适或加重病情。

针对口腔溃疡引发的疼痛,家长可用温盐水轻轻帮孩子漱口,能减轻疼痛,还可以起清洁作用。但要注意不可强迫孩子漱口,以免引起反感、呕吐或加重不适,孩子身上皮疹要保持干燥清洁,防止细菌感染,避免孩子用手抓挠皮疹,以免皮肤破损引发二次感染。

为助孩子更好恢复,家长应为孩子选宽松、透气衣物,助皮肤呼吸,减轻皮肤负担,保证充足休息时间,避免过度活动,利于身体康复。饮食上,建议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避免食用辛辣、过咸等刺激性强食物,同时适当补充水分,防止脱水,细心的物理护理能缓解孩子不适,减少并发症发生,有效配合药物治疗,促进孩子更快康复。

3.维持水分与电解质平衡:防止脱水的重要措施

手足口病期间,发热、口腔溃疡疼痛

常使孩子进食困难,容易导致水分摄入不足,甚至脱水。脱水不仅会加重身体负担,还可能影响肾功能,延长病程,增加并发症风险。因此,保持水分和电解质平衡是治疗的重点之一。

家长应鼓励孩子多饮水,尽量选择温开水、淡盐水或儿童专用的补液盐溶液,帮助补充体液和电解质。若孩子拒绝喝水,可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导致呕吐。对于严重口腔疼痛的孩子,可以尝试用吸管饮水,或吃冰块缓解疼痛。

在特殊情况下,如孩子出现持续呕吐、精神差、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需及时到医院进行静脉补液治疗,恢复体液平衡。维持良好的水盐代谢状态,是避免病情加重和促进康复的重要保障。

手足口病虽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但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与护理,大多数孩子可以顺利康复。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病情,做好日常护理,合理用药,确保水分补充,避免病情恶化。发现异常症状时及时就医,配合医生治疗,是保护孩子健康、预防并发症的关键。用爱和科学守护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