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9月15日 星期一
手术时护士都在忙什么?揭秘手术室护理日常

作者:冉毅成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 发布时间:2025-06-13 16:31:14931次浏览[发表证书]

当手术灯骤然亮起,无影灯下的战场便拉开了序幕。在大众的印象里,手术室的主角似乎永远是手持手术刀的医生,但实际上,护士们如同精密仪器的齿轮,在每个环节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术前准备到术中配合,再到术后交接,他们的工作贯穿全程,却往往隐藏在聚光灯之外。

手术前的两小时,护士们已经进入了“备战状态”。器械护士需要逐一核查手术包的灭菌指示卡,确保每把钳子、每块纱布都处于无菌状态。他们会专注到每一把钳子的关节闭合,器械的完整性,甚至每一颗细小的螺钉。保证手术中使用时灵活自如,还会检查缝合针的针尖是否锋利,避免因器械问题影响手术进度。她们的手指在器械托盘上翻飞,将手术刀、止血钳按照使用顺序排列整齐,就像钢琴家熟悉琴键的位置般精准,甚至能根据手术的复杂程度提前预判可能需要的特殊器械,提前备好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这时有一双温柔又温暖的的手轻轻的握住患者冰凉的手,如同天使般降临,她就是这个手术间的定海神针巡回护士。每个医院的巡回护士都是拥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护士担当,他们会用巧妙的方法、 最温和的语气向患者解释手术流程,“别担心,我们会一直在你身边。”这句简单的安慰,往往能化解患者一半的焦虑。同时,她们还要核对患者的姓名、病历号、手术部位,以及确认手术标识标识,确保患者从入手术室到手术开始不会出现任何差错。她们会提前调节手术间的温度和湿度,一般保持在22~25摄氏度,湿度50%~60%,让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中接受手术。对于特殊患者,比如儿童,会准备一些玩具放在手术床旁,聋哑人,使用动画卡片指导,以缓解他们的焦虑和恐惧。

手术开始后,器械护士如同医生的“第三只手”,始终保持高度专注。当主刀医生说出“止血钳”时,她们早已将器械递到手中,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仿佛与医生达成了某种默契。在缝合伤口的环节,她们需要提前穿好针线,根据伤口的深浅调整缝线的松紧度,还会及时清理器械上的血迹,保证医生使用时视野清晰。如果手术中需要更换器械,她们会迅速准确地替换,不浪费一秒钟。

与此同时,巡回护士在手术间内来回穿梭,时而调整灯光角度,确保手术部位照明充足;时而记录术中的出血量,尿量,压力性损伤,术中低体温及术中用药等等, 光是术中用药就包括药物名称、剂量、使用时间等,做到有据可查;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当麻醉师说“血压有点低”时,她们就会迅速反应,立刻准备好升压药,快速准确地执行医嘱,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稳定。如果遇到突发情况,人们才会知道,在哪一方小天地里,除了人人敬仰的主刀医师,一个手术间里器械护士、巡回护士他们蕴含的职业素养应变能力,会为每一位命悬一线的患者提供生的希望,比如发现患者出现的过敏及时的发现,设备的掌握,急救用品的供给,也许这些都不曾出现,但因为有了他们,医生手里的刀才可稳如泰山,麻醉医师才会多一双保驾护航的眼睛,患者身体和心灵才会更多一份守护。

手术接近尾声时,护士们的工作反而更加繁琐。器械护士要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和纱布,123……”每一个数字都要清晰报出,反复核对三遍以上,确保没有任何物品遗留在患者体内。这个看似简单的步骤,却是防止医疗事故的关键防线。她们会仔细检查每一件器械的完整性,比如手术剪的刃口是否对齐,止血钳的咬合是否紧密。当最后一针缝合完毕, 她们会仔细包扎伤口,用温水擦拭患者皮肤上的消毒液,动作轻柔得如同对待易碎的珍宝,还会为患者盖好被子,防止受凉。

术后的护理同样不容忽视。护士们要护送患者回到病房,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状态,如呼吸、面色等。向病房护士详细交接术中情况:“患者术中出血量约200ml,生命体征平稳,注意观察伤口渗血情况,术后两小时可以适当饮水。”她们还要清理手术间,将器械分类清洗、标识扫码送入回收通道。一台又一台,迎来送往直到最后一台手术结束。整理手术间时,会将各种物品归位,保持环境整洁有序。当所有工作完成时,窗外的天色或许已经泛起鱼肚白,但她们的脸上却看不到丝毫懈怠,因为下一场“战役”可能在几小时后又将打响。

在手术室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护士们用专业和坚守诠释着医者仁心。她们的工作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每一个细微之处守护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正如一位资深手术室护士所说:“我们不需要掌声,只希望患者能平安走出这里——这就是对我们最好的肯定。”她们的付出,如同春雨般无声无息,却滋润着患者的心田,为生命的延续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