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9月15日 星期一
腰痛防治:从日常生活到手术选择

作者:代玉霞

成都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 发布时间:2025-06-13 15:55:07773次浏览[发表证书]

腰痛作为困扰现代人的常见健康问题,其成因复杂,防治需贯穿日常生活与医疗干预的全链条。了解腰痛的诱因、掌握科学的预防方法,以及在必要时理性选择治疗方案,是维护腰椎健康的关键。

腰痛的常见诱因多与不良生活习惯相关。长期久坐、坐姿歪斜会导致腰椎承受过度压力,使椎间盘逐渐退变;弯腰搬重物时用力不当,易造成腰肌拉伤或椎间盘突出;肥胖会增加腰椎负荷,加速腰椎老化;此外,长期精神紧张导致肌肉持续紧绷,也可能诱发慢性腰痛。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腰痛需从细节入手。保持正确姿势是基础:坐姿时应保持腰部挺直,腰部与椅背之间可放置靠垫支撑,使腰椎处于自然前凸状态,避免跷二郎腿导致腰部受力不均;站姿时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挺胸收腹,减少腰部前倾,长时间站立可交替将一只脚踩在矮凳上,减轻腰椎压力;睡觉时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仰卧时可在膝下垫枕头,使髋关节和膝关节适度屈曲,侧卧时 在两腿间夹枕头,维持脊柱的生理曲度,减轻腰椎负担。

适度运动对腰椎健康至关重要。游泳(尤其是自由泳、蛙泳)能借助水的浮力减轻腰椎压力,同时锻炼腰背肌肉;快走时保持上身挺直,步幅适中,可增强核心肌群稳定性;瑜伽中的猫牛式需配合呼吸缓慢交替,吸气时抬头塌腰,呼气时含胸弓背,能放松腰背肌肉;小燕飞动作需俯卧,双臂置于身体两侧,缓慢抬起头、胸部和双腿,使身体呈反弓状,每次坚持5~10秒,重复5~8次,能有效增强腰背肌力量。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弯腰、扭转的动作,运动前要充分热身,防止肌肉拉伤。

饮食调理也不容忽视。日常应多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虾等,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补充蛋白质(如鸡蛋、瘦肉)可促进肌肉修复;同时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控制体重以减轻腰椎负担。此外,每天保证 1500~2000毫升饮水量,能促进椎间盘代谢,维持其弹性。

当腰痛出现时,急性期(疼痛发作 48~72小时内)应遵循“休息、冷敷、制动”原则。卧床休息以硬板床为宜,避免剧烈 活动,卧床时间不宜超过3天,过度卧床可能导致肌肉萎缩;用毛巾包裹冰袋冷敷 疼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可减轻炎症和疼痛。

保守治疗是多数腰痛患者的首选方案。药物治疗方面,急性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解疼痛,注意避免长期服用以防胃肠道损伤;慢性期可配合肌肉松弛剂(如乙哌立松)或中成药(如腰痛宁胶囊)调理。物理治疗包括超声波、低频电疗、牵引等,其中牵引治疗需根据病情调整力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禁用;针灸、推拿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盲目按摩加重损伤。手术治疗仅适用于特定情况。

当出现以下症状时,需考虑手术干预: 椎间盘突出严重压迫神经,导致下肢剧烈疼痛、麻木且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腰椎管狭窄引发间歇性跛行,行走距离逐渐缩短(小于500米),影响正常生活;腰椎滑脱或骨折导致脊柱稳定性受损,出现明显畸形或神经受压症状。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椎间融合术、脊柱内镜手术等,其中内镜手术通过0.5~1厘米的切口即可完成操作,术后1~2天即可下床活动,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已成为主流术式之一。但手术并非一劳永逸,术后需佩戴腰围保护1~3个月,避免弯腰负重,同时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和腰椎不稳导致复发。

总之,腰痛防治需以预防为主,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坚持科学锻炼筑牢健康防线。一旦出现腰痛,应先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症状,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唯有将日常防护与医疗干预相结合,才能有效守护腰椎健康,远离腰痛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