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眼科门诊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说来就来”的高危眼病,它的发作往往毫无征兆,却可在短时间内引发剧烈眼痛、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导致不可逆的失明。更危险的是,由于其症状容易与感冒、偏头痛、胃病等混淆,常被患者误判而延误治疗。
正因如此,本文将为您揭示“光明杀手”的真面目,并告诉您在发病之初应该怎么做,最大程度减少视力损伤。
1.什么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慢性进展性眼病,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其中发病最迅猛、后果最严重的一种。它主要发生在眼前房浅、房角窄的人群中,特别是40岁以上的远视眼女性最为高发。
简单来说,这种病是由于眼内液体(房水)排出通道——前房角突然关闭,房水无法正常流出,眼压迅速升高,压迫视神经,导致视力急剧下降。
高眼压不仅会让患者感到眼球剧痛、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甚至出现全身虚脱、昏厥,还会在短时间内不可逆地损伤视神经。如果不在24小时内及时降眼压治疗,视力往往难以恢复,甚至出现永久性失明。
2.发病有哪些典型表现?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作多在傍晚、夜间或情绪激动、环境昏暗时突然发生。早期症状包括:眼睛剧烈胀痛,常常是单眼突然发作;头痛明显,有时表现为单侧或同侧偏头痛;视力急剧下降,看东西模糊,视野边缘发暗;眼前发红、有雾状视物感,出现“彩虹圈”;恶心、呕吐,常被误以为胃肠不适;触摸眼球有坚硬感。
由于症状与偏头痛、脑中风、胃肠道疾病相似,患者及家属往往难以分辨,导致延误最佳救治时间。因此,一旦出现“眼胀痛+视力下降+恶心呕吐”,尤其是中老年女性,有远视、浅前房或青光眼家族史者,应高度怀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能。
3.发作时如何进行自我抢救?
面对突如其来的青光眼发作,很多人因慌乱、不知所措而错过了抢救视力的关键时间。事实上,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我应急处理方法,可以在就医前为视神经赢得宝贵的“黄金窗口”。
第一步:立即停止用眼,闭眼静躺,保持安静。强光、情绪波动、精神紧张会进一步刺激眼压升高。此时应立即停止看手机、看电视等活动,闭眼躺下,避免剧烈活动,让身体尽可能放松,有助于减缓眼压升高的速度。
第二步:寻找能迅速前往的眼科急诊。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极需紧急处理的眼科急症,患者应在家属陪同下尽快前往有条件的综合性医院眼科或专业眼科医院,并在就诊途中说明“青光眼急性发作”,请求优先就诊。时间越早,视力保留的可能性越大。
第三步:可考虑使用随身携带的降眼压药物(若已确诊青光眼)。对于曾确诊为闭角型青光眼、或有过青光眼发作史的患者,应随身准备降眼压眼药水。但请注意:首次发作者切勿擅自用药,应尽快就医,避免误用药物掩盖病情。
第四步:避免自行按摩眼球或滴用不明眼药。很多人在眼睛胀痛时,习惯性地用手揉眼或滴“红霉素眼药水”“清凉滴眼液”等,这不仅无助于缓解青光眼,反而可能加重病情,造成角膜损伤,延误诊断。青光眼发作时眼压极高,按摩眼球反而可能加重出血或损伤,必须避免。
4.治疗后的患者如何预防再次发作?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即使首次发作后缓解,也极易复发。因此,在急性期治疗稳定后,医生一般建议患者接受激光虹膜周切开术(激光打孔)或小梁切除手术等,建立房水引流通道,从根本上解除房角关闭的危险因素。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突然进入暗环境,减少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避免随意使用滴眼液或口服药物,特别是含有抗胆碱成分的感冒药、止痛药或抗过敏药。这些药物可能引起瞳孔扩大,诱发闭角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就像“视力的定时炸弹”,一旦爆发,后果严重。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认识症状、掌握初步的自我抢救知识,并在第一时间前往专业眼科就诊,就有可能把视力的损伤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