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里的“小漏洞”来的总是非常突然,不管你是年老还是年少,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有可能会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那么它究竟是怎么来的?这篇文章让我带您认识疝气的来龙去脉。
1.疝气是怎么来的
所谓“疝”就是我们身体内的某个内脏去了本不应该它去的地方,人体的许多地方都可能会出现疝气,按照部位的差异,命名也有所不同,比如脑疝、腹股沟疝、切口疝、造口旁疝等,多数疝气都出现在腹部。那么疝气究竟缘何出现?实际上,在我们先天发育时,腹股沟和肚脐等位置都可能留下薄弱点;后天因素更会雪上加霜,比如长期便秘、慢性咳嗽让腹腔压力反复飙升,就像不断给“气球”施加压力,薄弱处逐渐被撑出缝隙,且肥胖、怀孕会让腹壁持续负重,肌肉力量变弱;手术疤痕处的组织修复不佳,也可能成为隐患。
2.疝气的症状表现
(1)体表出现可复性包块。这是疝气的最典型症状表现,患者的腹股沟、肚脐、手术疤痕等部位会鼓起小包,在初始阶段可能仅仅只有小拇指大小,咳嗽、站 立和行走时,因为受到重力和腹腔内压力的影响,表现为明显突出,平躺或用手按压后可缩小甚至消失。(2)局部疼痛或坠胀感。伴随包块体积增大,患者可能出现患处隐痛,尤其在长时间站立、劳累或剧烈活动后加重,还有少数患者会感受到坠胀感和牵扯感,在休息以后,此症状可能有所缓解。(3)特殊情况症状。如果包块的体积突然增加并且无法回纳,此时患者会表现出剧烈疼痛和恶心呕吐,此时可能出现疝气嵌顿,需要立即送往医院接受治疗,如果嵌顿时间过长可能导致肠管缺血坏死,危及生命。
2.吃药能治疝气吗?
很多人听到疝气要做手术,不免双腿发颤,想要通过吃药的方式根治疝气,那么吃药真的可以根除吗?目前来看,药物是无法根治疝气的,疝气的核心特征是组织出现薄弱或破损,导致内脏组织突出,结构缺陷是无法通过药物进行修复的。在现阶段的临床药物里,如止痛药只能够暂时缓解疝气引发的疼痛,通便药能减少便秘带来的腹腔压力升高,间接减轻症状,但都不能让破损的腹壁自行愈合。网上有些宣称自己的药可以让疝气包块被消除,但实际上最多只能起到减轻症状的作用,让包块暂时缩小,是治标不治本的体现,若是想要彻底治疗疝气,那么选择手术修补才是最好的方法。
3.疝气是微创好还是传统手术好?
疝气治疗选择微创好还是传统手术好,相信这是很多患者朋友关注的问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现代医学技术持续进步,微创手术开始广泛地走入到公众视野内,其操作方法是以腹腔镜技术为主,切口小(通常1~3个0.5~1厘米的小孔),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尤其适合双侧疝气或复发疝患者,且对腹壁美观影响小,但需全身麻醉,费用较高,对于严重粘连、巨大疝等情况可能操作难度大;传统手术是在疝气位置做3~5厘米的切口,直接打开患病位置进行修补,是能够进行局部麻醉的,且需要的手术费用较低,如果是复杂疝和嵌顿疝的处理,也能够更加直接,比腹腔镜手术的操作流程更便捷,但是术后疼痛相对明显,恢复稍慢,切口感染风险略高于微创。
4.疝气术后护理的方法
(1)伤口护理。保证切口清洁干燥,按照医嘱定时换药,避免沾水或污染,如果敷料渗血,需要及时更换,如果红肿、流脓,意味着感染,需要离开前往医院接受诊疗。(2)活动管理。手术后的1~2天可以下床适当地散步,但要避免久站或者久坐,3个月内不能做重体力和高强度动作,如搬运重物、激烈球类运动等,要避免腹压骤升导致疝气复发。(3)饮食调节。手术结束以后的6小时可以食用流食,逐渐过渡到容易消化的食物,日常生活里要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保持大便通畅,若有便秘,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缓泻剂,避免便秘增加腹压。(4)症状监测。做好对切口周边的检测,仔细观察是否存在异常包块突出,若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或发热超过38.5℃,需及时联系医生。
总而言之,疝气的预防是一项需贯穿日常的系统性管理,核心在于减少腹壁损伤、控制腹压增高两大关键,充分了解疝气相关知识,做到早发现和早处理,就能有效降低疝气发生与复发风险,为腹壁健康筑牢防线,能更好地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