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是一种突发且危险的神经系统紧急状况,其导致的残疾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即便患者能够幸运地获得及时救治,后续的康复护理也是决定其生存质量的关键,不当的护理甚至可能引发二次出血。因此,“三禁曲”——禁情绪激动、禁过度用力、禁随意用药,成为了护理人员与家属必须严格遵守的准则。
1.禁情绪激动
情绪,仿佛是人体血压的隐形“调控阀”。一旦情绪剧烈波动,血压便会迅速升高,这对于那些脑血管本身已处于脆弱状态的人群,如高血压导致的血管硬化患者、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携带者来说,是非常危险的。血压的瞬间激增可能会冲破脆弱的血管壁,或是让已有的出血点重新裂开,从而引发脑出血等灾难性后果。
平稳患者的情绪,需要多方努力。首要的是营造一个宁静祥和的环境,减少噪音和强光的干扰,适度控制探视频率,避免将患者置于可能引发情绪动荡的家庭矛盾之中。此外,家属的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同样不可或缺,他们应耐心倾听患者的
烦恼与焦虑,给予充分的鼓励与理解,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协助。同时,要切断一切可能的情绪刺激源,避免患者接触紧张刺激的影视作品、体育赛事,以及讨论敏感话题。
2.禁过度用力
屏气用力仿佛一个潜藏的“血管危机”,随时可能引爆。当人猛然间屏气并爆发式用力,便会触发医学上所谓的瓦氏动作,导致胸腔与腹腔内的压力猛然飙升。这一急剧变化会致使心脏回心血量瞬间缩减,进而触发血压的反射性急剧上升,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都会显著攀升,这无疑极大地增加了脑出血或再出血的潜在风险。
为了有效规避这一风险,精心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而严防便秘更是其中的关键所在。因为排便时的用力,往往是临床上导致再出血的常见诱因。在饮食方面,要确保充足的水分摄入并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同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规律地使用乳果糖、聚乙二醇等药物来软化大便,或使用缓泻剂,以绝对避免临时性的用力
排便。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同样至关重要,一旦有便意便应及时如厕。
康复锻炼方面,务必严格遵循医嘱,初期应以被动活动和床上活动为主,然后逐步过渡到坐起、站立、行走。在此期间,应严禁任何形式的屏气用力、提重物、剧烈咳嗽、用力打喷嚏或用力擤鼻涕等行为。同时,还可借助坐便器、扶手等辅助器具,以减少患者的自行用力。
3.禁随意用药
在脑出血病人的护理中,药品的正确使用是不可或缺的,它如同一把“双刃剑”,得当则助力康复,失当则可能潜藏巨大风险。
错误用药的危险有两种。其一,擅自服用禁忌药品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例如含有阿司匹林、布洛芬等成分的非甾体抗炎药,以及某些具有强烈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或中成药,这些都可能影响凝血机制、使血管扩张或刺激胃肠道,进而加剧出血风险。其二,不按照医嘱调整药品用量同样危机四伏,随意中断、减少或增加医生开具的处方药剂量,特别是降压药、降脂药和预防癫痫类药物,极易造成血压波动、
病情反复或诱发并发症。
为了规避这些风险,科学用药需遵循以下准则。首要的是,必须严格依照医嘱用药,无论是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品还是中药,在服用前均需获得主管医生的批准,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剂量服用。其次,深入了解药品信息至关重要,需明确每种药品的名称、剂量、功效、服用时段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还需警惕非处方药和保健品的使用,感冒药、止痛药、维生素及保健品等,在服用前务必咨询医生或药师。最后,复诊时应携带所有正在服用的药品清单或药盒,以便医生全面评估并适时调整用药方案。
4.结束语
脑出血护理犹如在刀刃上舞蹈,每一个细微之处都牵动着患者的生命线。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家属成员,都应将“三禁曲”铭记于心、践之于行,通过精心细腻的照料,为患者搭建起从危急时刻至康复之路的安全通道。铭记在心,在与时间赛跑的征途上,细致入微永远是最佳的“守护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