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阶段是宝宝生命中最脆弱且关键的28天,其身体各系统未发育成熟,病情变化快且无法表达不适,对新手爸妈构成挑战。因此,本文为新手爸妈提供全面实用的新生儿常见疾病识别、护理及就医指南,助您更好照顾宝宝。
1.生理性现象
在新生儿期,存在一些非疾病的生理性现象,需要家长细心观察但不必过度担忧。生理性黄疸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因新生儿体内血液中胆红素水平暂时性升高所致,表现为皮肤、眼白发黄,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可自然消退。家庭护理中,应确保宝宝充足喂养,促进胆红素排出,同时按医嘱适当晒太阳,有助于黄疸消退,其间需密切观察黄疸变化。若黄疸出现早、程度重、持续时间长或退而复现,并伴有吃奶差等症状,则可能为病理性黄疸,需及时就医,采取光疗或换血疗法。此外,新生儿粟粒疹由皮脂腺堵塞引起,表现为面部或躯干上的白色或黄色小颗粒,无需特殊处理,保持皮肤清洁即可。马牙和螳螂嘴也是正常生理现象,会自行消退。部分女婴还可能出现假月经,男女婴均可能有乳腺肿大,均因母体激素影响所致,一般1~2周内自然消退,无需特殊处理。
2.皮肤问题
新生儿皮肤极为娇嫩,极易出现各类皮肤问题。新生儿痤疮受母体激素影响,宝宝面部常冒出红色丘疹或小脓疱。家庭护理时,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使用油性护肤品,防止毛孔堵塞让症状加重,且切勿挤压皮疹,以免感染留疤。若皮疹范围扩大、红肿流脓严重或长时间不愈,需及时就医。尿布疹俗称“红屁股”,是尿布区域皮肤受刺激引发的炎症,会有皮肤发红、粗糙、起红疹,严重时破溃渗液的情况。家庭护理要勤换尿布,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轻拍干皮肤,再涂抹护臀膏形成保护。轻度尿布疹加强护理多能好转,中重度或护理无效应及时就医。湿疹会让宝宝皮肤干燥、瘙痒,出现红斑、丘疹,此时要保持皮肤湿润,不用刺激性强的洗浴用品。若湿疹严重或持续不好,要及时就医用药。热疹即痱子,高温闷热时易发,保持环境通风凉 爽、穿宽松透气衣物,通常可自行消退。
3.消化系统疾病
新生儿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易出现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喂养不耐受常表现为溢奶或吐奶,因新生儿胃呈水平位且贲门括约肌松弛所致。家庭护理时,喂奶后应竖抱宝宝并轻拍背部帮助排气,避免立即平躺,以减少吐奶发生。若吐奶频繁或伴有腹胀、哭闹不安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病理因素。新生儿腹泻可能由感染、喂养不当或过敏引起,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性状变稀。家庭护理需调整饮食,避免油腻难消化食物,同时注意臀部清洁以防红臀。若腹泻严重伴高热、脱水或血便,应立即就医。新生儿便秘则表现为大便干硬、排便困难,可通过增加水分摄入、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若便秘持续不缓解,需遵医嘱使用药物。新生儿肠绞痛多发生于傍晚或夜间,表现为突然大声哭叫,可尝试飞机抱、按摩腹部等方法缓解,若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4.感染性疾病
新生儿免疫系统较弱,易遭受感染性 疾病侵袭。脐炎作为常见感染之一,多因脐带残端或脐窝细菌侵入引发,表现为脐部红肿、脓性分泌物及异味。家庭护理需保持脐部干燥清洁,洗澡时使用防水贴,每日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一旦发现感染迹象,应立即就医。新生儿肺炎则更为凶险,可由细菌、病毒或支原体感染引起,表现为呼吸急促、口周青紫、发热或体温不升、精神萎靡、吃奶差等,进展迅速,需紧急就医。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口腔黏膜所致,表现为不易擦去的白色斑块,家庭护理需严格消毒喂养用具,哺乳前后清洁双手与乳头,出现症状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抗真菌药物。
结束语
初为人父母,面对新生儿可能出现的各种健康问题,您或许会感到无助与困惑。然而,通过深入了解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处理与预防策略,您将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这些挑战,为宝宝的成长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屏障。请保持耐心与细心,相信在您的精心呵护下,宝宝一定能够远离疾病,幸福快乐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