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星期二
新手需看的肺炎护理指南

2025-06-27

作者:姜运媛灌阳县黄关镇卫生院 1019次浏览[发表证书]

肺炎,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它指的是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等多种因素引发。

据统计,每年因肺炎就医的人数众多,尤其在儿童和老年人中更为高发。了解肺炎的护理知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防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1.基础护理:营造舒适康复环境

对于肺炎患者来说,一个安静、舒适且通风良好的病房环境是康复的基础。病房的温度应保持在18~22,湿度维持在50%~60%,这样的温湿度条件有助于患者呼吸道黏膜的湿润,缓解咳嗽等不适症状,同时也能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身体恢复。例如,在实际护理中,护士会定期调整病房的空调温度和使用加湿器来维持适宜的温湿度。

充足的休息对肺炎患者至关重要。患病期间,身体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来对抗疾病,充足的休息能减少能量消耗,让身体有更多的精力进行自我修复。患者应尽量减少活动量,避免过度劳累。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需卧床休息,护理人员会协助他们调整到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或坐位,这样可以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有利于呼吸。

2.病情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变化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是肺炎护理的关键环节。护理人员会定时为患者测量体温、呼吸、脉搏和血压。体温的变化往往能反映病情的发展,如体温持续升高或波动较大,可能提示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当患者体温超过38.5℃时,可先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降低体温。若物理降温效果不佳,再根据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呼吸状况的观察也不容忽视。护理人员会留意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呼吸急促、呼吸困难或呼吸节律异常,都可能是病情加重的信号,此时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比如,若患者出现呼吸频率明显加快,每分钟超过30次,同时伴有口唇发绀等症状,可能意味着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受到严重影响,需要及时吸氧或采取其他治疗措施。 3.呼吸道护理:保持气道通畅肺炎患者往往会出现咳嗽、咳痰的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疾病的康复至关重要。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宜在1500~2000ml左右,充足的水分可以稀释痰液,使其更容易咳出。例如,让患者多喝温水、温柠檬水等,不仅能补充水分,还对缓解咽喉不适有一定帮助。

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方法也十分重要。患者可先深吸气,然后屏气3~5秒,再用力咳出痰液。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护理人员会协助他们翻身、拍背。拍背时,手指并拢、稍向内合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轻拍打患者背部,通过震动使痰液松动,便于排出。此外,根据医嘱,还可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将药物转化为微小颗粒,直接作用于呼吸道,达到稀释痰液、减轻炎症的目的。

4.饮食与心理护理:提供全面支持

合理的饮食能为肺炎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康复。患者的饮食应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像瘦肉粥、鸡蛋羹富含蛋白质和热量;新鲜的蔬菜水果如橙子、菠菜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呼吸道,加重咳嗽症状,还可能影响消化功能。

患病期间,患者由于身体不适和对疾病的担忧,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向他们介绍肺炎的相关知识和治疗进展,让患者了解疾病是可以治愈的,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家属的陪伴和鼓励也非常重要,家属应多关心患者,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

5.结束语

肺炎的护理工作涵盖多个方面,从基础护理到病情监测,从呼吸道护理到饮食与心理护理,每一个环节都相互关联,不可或缺。通过科学、细致的护理,能够帮助肺炎患者缓解症状,促进身体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肺炎护理知识,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共同战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