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星期一
认识心肌病:沉默的心脏“变形记”

2025-06-27

作者:林全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1035次浏览[发表证书]

心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脏器,就像一 个永远不知疲倦的水泵,通过规律收 缩舒张,将血液源源不断输送到全身各个 部位。而作为这个水泵的泵体”——心肌,如果发生了问题,水泵的效率就会大 大降低,甚至停止工作。这就是心肌病Cardiomyopathy)。心肌病能直接损害心肌细胞,导致心脏结构改变(如心脏 扩大、心肌肥厚)和功能减退(泵血能力 下降)。更重要的是,许多心肌病早期症 状隐匿,极易被忽视,如同一次沉默的心脏变形记,直到引发严重心力衰竭或猝死时才被发现。

1.心肌病的几种面孔:主要类型与特点

根据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特点,心肌病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最常见的类型。好比一个气球被吹得过大而失去弹性,患者的心脏腔室(尤其是左心室)明显扩大、收缩无力,泵血功能显著下降。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病因多样,包括家族遗传、病毒感染、酒精滥用等。(2)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表现为心室肌肉(尤其是室间隔)异常肥厚,心脏腔室变小、僵硬,舒张功能受限。虽然收缩功能可能很强,但肥厚的心肌可能堵塞血流流出道,并在剧烈运动时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是青少年和运动员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3)限制型心肌病(Restrictive CardiomyopathyRCM):较为罕见。好比心脏被裹上了一层坚硬的外壳(如心肌纤维化或异常物质浸润),心脏舒张功能严重受损,无法有效充盈血液。尽管早期收缩功能可能正常,但同样会引起心力衰竭。多见于淀粉样变性、血色病等系统性疾病。

2.身体的警报信号:症状与危害

心肌病的症状取决于其类型和严重程度,但核心都与心功能不全有关。心功能不全相关症状有心悸、胸部不适、头晕甚至晕厥(黑矇)、吸困难(尤其在活动或平躺时)、疲劳乏力、下肢水肿、腹胀、食欲不振等。其最危险的结局为心脏性猝死。需要特别警惕的是,很多患者早期没有任何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心脏异常。

3.如何揭开沉默杀手的面纱?——诊断与筛查

如果您有上述症状或有心肌病家族史,应及时进行心脏专科检查。医生通常会采用组合拳策略:超声心动图(心脏彩超)最为诊断心肌病的金标准和首选工具,它能直观显示心脏的大小、室壁的厚度、瓣膜活动以及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对分型至关重要。心脏磁共振(CMR)是更精确的侦察兵,能更清晰地显示心肌组织特性(如纤维化、瘢痕),为诊断和风险评估提供宝贵信息。血液检查(如BNP/NT-proBNP)则能辅助判断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基因检测对于有明确家族史的患者,有助于明确遗传病因,并进行家族成员的风险筛查。

4.守护心脏的防线:治疗与管理

心肌病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症状、延缓疾病进展、预防猝死和提高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干预是所有治疗的基础。包括:低盐饮食、限制液体摄入、戒酒、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HCM患者)、预防感染。药物治疗是主力军。常用药物包括:金三角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延缓心室重构,改善心衰预后。如药物效果欠 佳,可考虑器械治疗,如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最有效手段。如同一个贴身保镖,能在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时自动放电救命。对于部分心衰患者,可选择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改善心脏收缩的同步性,提升泵血效率。经过药物和手术效果较差的终末期患者可考虑心脏移植。

5.给公众的健康建议

应该知晓家族史,了解亲属中是否有不明原因的心衰、猝死或心肌病史。警惕早期症状,勿将活动后气短、疲劳简单归咎于亚健康年纪大了,尤其是症状进行性加重时。定期进行检,常规体检中的心脏彩超是发现心肌病的重要窗口。一旦怀疑心肌病,务必前往心血管内科专科就诊,接受系统评估和长期随访。

6.结语

心肌病虽然凶险,但绝非不治之症。它是一个需要患者、家庭与医生共同管理的慢性疾病。随着医学的进步,通过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和精准干预,绝大多数患者都能有效控制病情,避免悲剧发生,享有高质量的生活。提高对心肌病的认知,就是为我们心脏的安全多加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