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星期一
宝宝发烧别慌!儿科医生教你科学应对发热难题

2025-06-27

作者:谭红霞河池市都安县妇幼保健院 925次浏览[发表证书]

宝宝发烧,要不要立刻喂退烧药?会不会烧坏脑子?其实,发热本身是宝宝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正常反应,盲目退热反而可能掩盖病情。只要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分清紧急情况与普通发热,就能既稳住孩子状态,又避免不必要的焦虑。

1.先搞懂:宝宝发热的正常与异常

要应对发热,先得明白什么是真发热,哪些情况不用慌。正确测量体温是前提。不同测量方式的正常范围不同:腋温正常为36.0~37.2℃,超过37.3℃算发热;额温、耳温受环境影响大,仅作初步判断,若显示发热,需用腋温或肛温(更精准)复核。测量时要避开干扰因素:刚吃完奶、活动后或包裹太严实,体温可能暂时升至37.5℃左右,这时别急着判断,让宝宝安静半小时再测。

分清发热程度更稳妥。儿科通常按体温分三级:37.3~38℃为低热,38.1~39℃为中热,39.1℃以上为高热。但体温高低病情轻重:有的宝宝低热却精神差,可能比高热但玩得欢的孩子更需要关注。真正该警惕的是发热伴随症状:比如持续高热超过24小时不退;发热时手脚冰凉、抽搐(热性惊厥);同时出现呕吐、腹泻、皮疹,或拒绝吃奶、哭声微弱,这些情况可能提示感染(如流感、肺炎),需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而不是只盯着退烧。

2.在家应对:退热的正确操作

物理降温别踩坑。很多家长习惯用酒精擦浴、冰敷,其实对宝宝刺激大:酒精可能通过皮肤吸收,冰敷会让宝宝寒战(反而使体温升高)。安全的物理降温是松衣散热:解开宝宝领口、减少包裹,穿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让热量自然散发。若宝宝手脚热、没寒战,可用温毛巾(32~34℃)擦颈部、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处,每次擦5~10分钟,帮助散热;也可以给宝宝洗温水澡(水温37℃左右),洗10分钟即可,洗完及时擦干,避免受凉。

退烧药按需用,别盲目加量。当宝宝腋温超过38.5℃,或因发热哭闹不安时,可按剂量用儿童退烧药。儿童安全的退烧药只有两种:对乙酰氨基酚(适合3个月以上宝宝)和布洛芬(适合6个月以上宝宝)。用药时严格按体重算剂量,避免按年龄估算(同年龄宝宝体重可能差很多)。另外,退烧药间隔时间要够:对乙酰氨基 酚每4~6小时一次,24小时不超过4次;布洛芬每6~8小时一次,24小时不超过3次。若用了退烧药后体温没降到正常也别慌,只要宝宝精神变好、不再哭闹,就说明有效,体温可能需1~2小时才逐步下降。

3.避坑!家长常犯的退热误区

别迷信捂汗退热。尤其对婴幼儿来说,捂汗可能导致捂热综合征:宝宝汗腺发育不完善,包裹太严会让热量散不出去,体温越升越高,严重时可能脱水、抽搐。别硬喂退烧食疗。比如让宝宝喝姜糖水、捂被子喝热水,其实没用还可能遭罪:姜糖水太辣,宝宝不爱喝;强行喂水可能引发呕吐。发热时宝宝需要补水,但要按需喂:母乳喂养的宝宝多喝奶(奶里有水),配方奶宝宝可适当喂温水,每次10~20ml,少量多次,别逼着喝。另外,发烧不能吃鸡蛋是谣言,只要宝宝愿意吃,鸡蛋、瘦肉等清淡有营养的食物都能吃,保证营养才能帮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

别频繁测体温盯着数字。有的家长半小时测一次体温,反而越测越焦虑。其实体温变化有过程,若宝宝精神好,低热时每4小时测一次即可;用了退烧药后, 1小时测一次看效果就够。过度关注体温数字,容易忽略宝宝的真实状态——比如有的宝宝体温38.8℃但能玩积木,比体温38.2℃却一直哭闹的宝宝,其实更不用紧张。

4.何时必须送医院?牢记危险信号

这些情况立即去:3个月内宝宝腋温≥38℃;发热持续超过3天(72小时)不退;发热时出现抽搐(眼神发直、四肢僵硬抽动),或抽搐后精神差;体温超过40℃, 用了退烧药1小时后仍没下降。另外,若宝宝同时有重症表现,比如呼吸困难(鼻翼扇动、呼吸急促)、剧烈呕吐(无法进食)、尿量明显减少(6小时没尿),或皮肤出现瘀斑、嘴唇发干,要立刻去急诊,这些可能是肺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的信号。

5.结束语

宝宝发热,考验的是家长的冷静与判断。记住:发热不是敌人,而是宝宝免疫系统在工作的信号。应对时别被体温数字吓住,先看宝宝精神状态,再按科学步骤护理。家长的从容,其实也是给宝宝的定心丸。你不慌,孩子才能更舒服地度过发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