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星期一
泌尿系结石患者别慌!护理 + 饮食,双管齐下,帮你科学预防结石

2025-06-27

作者:汤贵燕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外二科(泌尿外科 + 脑外科)1112次浏览[发表证书]

泌尿系结石就是指尿路结石,它分为上尿路结石和下尿路结石,上尿路结石包括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下尿路结石包括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一旦发生梗阻性结石,就会出现剧烈的疼痛并伴有排尿困难的症状。这个一听起来就让人很揪心的疾病,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掌握科学的护理方法和合理的饮食原则,就能有效降低结石复发的风险,让你摆脱石头的困扰。

1.日常护理:细节决定预防效果

日常护理在预防泌尿系结石复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预防的成败。

1)充足饮水是基础。水是预防结石的天然良药,它能稀释尿液,减少晶体沉积。一般来说,泌尿系结石患者每天的饮水量应保证在2000~3000毫升,相当于矿泉水4~6瓶。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调整。比如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经常运动出汗较多的人,就要适当增加饮水量。另外,饮水的时间也有讲究,不能一次猛灌,而要少量多次,均匀分布在一天中,睡前和晨起后各喝一杯水,能有效防止夜间尿液浓缩。心肺功能异常的患者除外,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来限制饮水量。值得注意的是,尿酸结石患者可适当饮用碱性水(苏打水),有助于尿酸溶解;草酸钙结石患者则以白开水或淡茶水(绿茶、菊花茶)为宜。

2)适度运动不可少。适当的运动能促进尿液流动,帮助小结石排出,减少结石形成的机会。像散步、慢跑、游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但要避免过于剧烈的运动,以免对身体造成损伤。对于有结石病史的人来说,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为宜。此外,跳绳、爬楼梯、跳结石操等跳跃类运动,对小于0.6厘米的下尿路结石排出有一定辅助作用,但需在医生评估结石位置后进行。

3)定期复查是保障。泌尿系结石很容易复发,定期复查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一般建议患者在结石排出后的3~6个月进行第一次复查,之后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检查。复查项目通常包括尿常规、泌尿系超声、CT等,通过这些检查可以了解尿液的成分、是否有结石再生等情况。若曾出现过尿酸结石,还需定期检测血尿酸水平,便于及时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

2.饮食调整:吃对了才能防得住

饮食与泌尿系结石的形成密切相关,合理调整饮食结构,能从源头减少结石的发生。

1)控制钙的摄入量。很多人认为结石是因为钙太多导致的,于是就不敢吃含钙的食物,这其实是一个误区。事实上,适量的钙摄入反而能减少结石的形成。因为钙在肠道内可以与草酸结合,形成不溶性的草酸钙,随粪便排出体外,从而减少肠道对草酸的吸收,降低尿液中草酸的浓度。但要注意,钙的摄入量也不能过多,成人每天钙的推荐摄入量为800毫克,通过日常饮食,如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等,就可以满足身体对钙的需求,不需要额外大量补充钙剂。

2)减少草酸的摄入。草酸是形成泌尿系结石的重要成分之一,尿液中草酸浓度过高,容易与钙结合形成草酸钙结石。因此,要减少富含草酸的食物的摄入,如菠菜、苋菜、空心菜、芥菜、竹笋、巧克力、浓茶等。在食用这些食物时,可以先用水焯一下,这样可以去除一部分草酸。

3)限制嘌呤的摄入。嘌呤在体内代谢后会产生尿酸,尿酸过高可能会形成尿酸结石,也可能会促进草酸钙结石的形成。因此,要限制富含嘌呤的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啤酒等。同时,可增加柑橘类水果摄入,其富含的枸橼酸能抑制尿酸结晶形成。

4)控制盐分的摄入。高盐饮食会增加尿液中钙的排泄,从而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因此,要减少盐分的摄入,每天盐的摄入量不宜超过5克,高血压患者3~4克。同时,要注意减少隐形盐的摄入,如咸菜、腌制品、罐头食品等。

5)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道对钙、草酸等的吸收,从而降低尿液中这些物质的浓度。因此,要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粗粮、杂粮、蔬菜、新鲜水果等。

总之,对于泌尿系结石患者来说,做好日常护理和饮食调整,双管齐下,就能科学有效地预防结石的复发。平时要养成多喝水,不憋尿的生活习惯,只要坚持下去,就能摆脱结石带来的困扰,拥有健康的身体,让你机不再失,石不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