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星期一
哮喘病人居家护理:吸入剂使用误区与突发急救指南

2025-06-27

作者:王春红 漳州市第二中医院 938次浏览[发表证书]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常因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出现喘息、气急、胸闷等症状。居家护理中,吸入剂作为控制症状的核心药物,其正确使用直接关系到病情控制效果。然而,许多患者因操作不当或认知误区导致药物疗效打折,甚至在急性发作时因急救措施缺失而陷入危险。本文将梳理吸入剂使用中的常见误区,并提供哮喘急性发作的居家急救指南。

1.吸入剂使用误区:细节决定疗效

误区一:忽视用药前准备。许多患者直接将吸入剂对准口腔喷药,却未进行关键步骤——呼气。正确操作需先深呼气至残气位(肺部残留气体量),再将吸入器口含嘴紧贴嘴唇,深吸气同时按压药罐,确保药物随气流直达支气管。若未充分呼气,肺内残留气体可能阻碍药物沉积,降低疗效。误区二:吸入后未屏气。药物喷出后立即呼气是常见错误。吸入后需屏气5~10秒,使药物充分黏附于气道黏膜。若屏气不足,药物可能随呼气排出,无法发挥抗炎作用。一项研究显示,屏气时间不足5秒的患者,药物沉积量较规范操作者减少40%。误区三:清洁与保养疏漏。吸入器口含嘴残留药物易滋生细菌,长期使用可能引发口腔感染。每次使用后用干净的纸巾轻轻擦拭口含嘴,去除表面可能残留的唾液、药物等物质。如果口含嘴比较脏,可将其取下,用温水清洗口含嘴,晾干后重新安装。此外,气雾剂需定期检查剩余剂量(可通过摇动药罐听声音判断),干粉吸入剂则需关注计数器,避免因药物耗尽导致治疗中断。误区四:随意停药或减量。哮喘症状缓解后擅自停药是病情反复的主因。吸入剂需长期规律使用以控制气道炎症,即使无症状也应遵医嘱维持治疗。突然停药可能导致气道炎症反弹,增加急性发作风险。误区五:吸完后没有漱口。吸完药之后可千万不要把漱口这一步忘记了,残余的药物可能会引起口腔真菌的感染,因此一定要充分漱口把口腔清洗干净。

2.哮喘急性发作居家急救指南

1)识别发作信号。早期症状包括呼吸频率加快(成人>20/分钟)、说话断续、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如耸肩、锁骨上窝凹陷)。若出现静息状态下呼吸困难、口唇发绀、意识模糊,需立即启动急救流程。(2)快速缓解药物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是首选急救药物。发作时立即取坐位,摇匀药罐后喷1~2揿,间隔1分钟可重复1次。若症状未缓解,5分钟后可再次使用,但24小时内不超过8揿。需注意,过度使用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若用药后仍无改善,需立即就医。(3)辅助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缓慢深呼吸,避免紧张加重耗氧量。调整体位:取半卧位或坐位,身体前倾以减轻呼吸肌负担。吸氧:家中备有氧气袋或制氧机者,可给予低流量吸氧(2~3/分钟)。心理安抚:陪伴患者并轻声安抚,焦虑情绪可能加剧气道痉挛。(4)紧急就医指征。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说话困难或无法完成完整句子。呼吸时鼻翼翕动、胸骨上窝凹陷明显。意识模糊或嗜睡。峰流速仪检测值低于个人最佳值的50%

3.长期管理:预防胜于急救

1)环境控制。定期清洁床品、窗帘,使用防螨罩减少尘螨暴露。避免饲养带毛宠物,若已饲养需限制其进入卧室。空气污染严重时减少外出,使用空气净化器。(2)规律监测。建议哮喘患者每日使用峰流速仪监测肺功能,记录数值并绘制变化曲线。若连续3天晨起峰流速值低于个人最佳值的80%,提示病情可能失控,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3)疫苗接种。流感病毒和肺炎链球菌感染是哮喘急性发作的常见诱因。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65岁以上患者或合并慢性病者接种肺炎球菌疫苗。(4)运动康复.在病情稳定期,适度运动可增强呼吸肌力量。推荐游泳、瑜伽等低强度有氧运动,避免在寒冷干燥环境中运动。运动前可预防性使用沙丁胺醇,降低发作风险。

4.结语

哮喘的居家护理需兼顾规范用药与急性发作应对。患者应定期复诊,与医生共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通过哮喘日记记录症状、用药及环境暴露情况。家庭成员需掌握急救技能,家中常备急救药物及峰流速仪。记住:哮喘可控不可怕,科学管理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