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星期二
高血脂饮食调理的常见误区

2025-06-27

作者:叶志琼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757次浏览[发表证书]

高血脂,医学上称为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水平长期超过正常范围。它本身并不会立刻带来疼痛或不适,但会悄悄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风险。很多人一旦被查出高血脂,就会想到少吃油”“不吃肉”“多吃素,然而在实际饮食调理中,存在不少误区。了解并纠正这些错误观念,才能真正起到控制血脂、保护血管的作用。

误区一:只要不吃油就能降血脂

很多高血脂患者一听到字,就立刻与划等号,认为只要不吃油就万事大吉。实际上,血脂的来源不仅仅是食用油,体内糖类、蛋白质等也可在代谢过程中转化为脂肪储存。如果过度限制油脂摄入,不仅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的吸收,还会破坏饮食结构的平衡。正确做法是选择健康脂肪来源,如橄榄油、菜籽油、花生油等植物油,烹调时控制总量,每人每天食用油不超过25克,同时避免反复高温油炸。 误区二:不吃肉就是健康

一些人为了降血脂,干脆完全拒绝吃肉,长时间只吃素食。虽然减少动物性脂肪有助于降低血脂,但长期完全不吃肉可能导致优质蛋白质、铁、维生素B12等营养素缺乏,影响免疫力和血液健康。更科学的做法是选择低脂、高蛋白的肉类,如去皮禽肉、鱼类、兔肉等。特别是深海鱼(如三文鱼、沙丁鱼、鲭鱼)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误区三:多吃水果一定有益

水果确实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但并非吃得越多越好。部分水果含糖量较高,如榴莲、葡萄、荔枝、香蕉等,大量摄入会使血糖升高,进而促进甘油三酯合成,反而不利于血脂控制。建议高血脂患者选择低糖水果,如苹果、猕猴桃、草莓、西柚等,每天摄入量以200~300克为宜,并尽量分次食用。

误区四:只吃粗粮不吃细粮 粗粮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糖分吸收、降低胆固醇水平,但如果完全不吃细粮,容易造成消化负担,影响部分营养素吸收,尤其是老年人和胃肠功能较弱的人群。合理的比例是粗细搭配,比如将糙米、燕麦、玉米等粗粮与大米、小麦粉等细粮按1112混合烹饪,这样既能获得膳食纤维的益处,又不会影响消化吸收。

误区五:植物油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很多人知道动物油含饱和脂肪酸多,不利于血脂控制,于是改用植物油,并以为植物油吃不胖”“吃不高血脂。事实上,任何油脂的热量都很高,每克约9千卡,过量摄入同样会导致体重增加、血脂升高。无论是植物油还是动物油,都应控制总量,并尽量选择低温烹调,如蒸、煮、炖、凉拌,减少油炸和煎烤的次数。

误区六:血脂降下来就可以放松警惕

有的人通过饮食和药物控制血脂一段时间,化验结果恢复正常,就以为好了,开始恢复高油高糖饮食。血脂异常属于慢 性代谢性问题,即便数值恢复正常,如果回到原先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容易复发。因此,高血脂患者需要长期坚持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把控制血脂变成日常习惯,而不是短期任务。为了有效控制血脂、保护血管,日常饮食应避免暴饮暴食,保持体重在健康范围内;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多吃蔬菜、豆类、全谷物等;优先选择鱼类、去皮禽肉、豆制品,适量瘦肉和蛋类;定时定量、规律饮食;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高血脂的饮食调理,重在平衡和长期坚持,而不是片面地少油”“不吃肉或依赖保健品。只有纠正这些常见误区,结合科学饮食与健康生活方式,才能真正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血脂的控制是一场持久战,不是一次短跑。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让餐桌成为保护血管的第一道防线,才是应对高血脂最稳妥、最有效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