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星期二
认识心衰: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2025-06-27

作者:蓝亚平 成都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 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 975次浏览[发表证书]

提到心脏疾病,很多人先想到心梗、冠心病,却常忽略心脏杀手”——心力衰竭(即心衰)。《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4》显示,我国现有约1370万心衰患者,且患病率逐年上升,65岁以上老人患病率超10%。心衰并非独立疾病,而是各类心脏疾病发展到晚期的终末状态,如同心脏故障,无法正常供血,不及时干预会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其实,早认识、早预防、早治疗,就能有效控制心衰,守护心脏健康。

1.别忽视!心衰来临前的信号

1)呼吸困难:从爬楼喘气平躺憋醒。这是心衰典型症状之一。早期爬几层楼梯、快走几步会胸口发闷、喘气急促,休息可缓解;病情加重后会出现平躺呼吸困难,即晚上平躺很快憋醒,需坐起或垫高枕头才能呼吸顺畅,医学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原因是平躺肺部血液回流增多,心脏泵血能力不足致肺部淤血。

2)水肿:从脚踝变肿全身浮肿。心脏泵血能力下降,血液和水分无法正常回流,堆积在下肢和身体低垂部位。早期脚踝、小腿肿胀,按压有凹陷,恢复慢;若未及时控制,水肿会蔓延,可能全身浮肿,还可能伴有尿量减少、体重莫名增加。

3)疲劳:从容易累连走路都费劲。心脏无法给全身器官提供足够血液,身体各组织器官缺氧缺血,人会莫名疲劳、乏力。早期活动后易累,休息可缓解;后期即使不动也浑身没力气,严重影响生活。

此外,心衰患者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咳嗽咳痰、心慌胸闷等症状。若出现上述一种或多种症状,尤其是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人,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

2.这些人是心衰高危人群,要格外警惕

1)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是心衰常见病因。如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致心肌缺血缺氧,心肌坏死、功能下降,发展为心衰;高血压患者若血压长期控制不佳,心脏长期超负荷工作,初期心脏代偿性肥厚,后期失代偿后收缩能力下降,引发心衰。

2)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长期吸烟、酗酒、熬夜、缺乏运动、高盐高脂饮食会增加心衰风险。例如长期高盐饮食致水钠潴留,加重心脏负担;长期熬夜使心脏透支;吸烟损伤血管和心肌,加速心脏功能衰退。

3)老年人和特殊人群:随着年龄增长,心脏功能衰退,65岁以上老人是心衰高发人群。此外,糖尿病患者(高血糖损伤血管和心肌)、肥胖人群(体重增加心脏负担)、有心衰家族史的人,更易患心衰。

3.预防心衰:从日常小事做起,守护心脏

1)控制基础疾病,避免心脏受损。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严格遵医嘱服药控制指标。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肾病者等更低);冠心病患者坚持服用降脂、抗血小板药物,必要时介入或手术治疗;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防止损伤心脏血管。定期复查(每3~6个月做心脏超声、心电图),及时发现心脏功能变化。

2)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减轻心脏负担。饮食低盐低脂,每日盐摄入控制在5克以下,少吃咸菜、腌肉等加工食品,减少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摄入,多吃新鲜蔬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戒烟限酒,规律作息。彻底戒烟,避免二手烟;男性每日饮酒不超25克酒精,女性不超15克,最好不饮酒;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养成固定作息。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根据自身情况选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避免剧烈运动;超重或肥胖者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控制BMI18.5~24之间。

3)警惕诱发因素,防止心衰急性发作。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过度劳累、情绪激动、暴饮暴食、突然停药等可能诱发心衰急性发作。平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避免过度劳累,放松情绪;饮食规律,不暴饮暴食;严格遵医嘱服药,不自行停药或调整药量。

4.科普小结

心衰虽然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但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它、积极预防它、科学治疗它,就能有效控制病情,守护心脏健康。尤其是高危人群,要把心脏健康放在首位,从日常小事做起,别让心脏罢工。如果出现心衰的早期症状,

一定要及时就医,早干预才能早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