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星期二
打破“洗牙越洗越松”谣言,还原洗牙真面目

2025-06-27

作者:赵聪遂宁市中心医院口腔医学中心 / 口腔分院 口腔医学中心 654次浏览[发表证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洗牙越洗越松,这使得很多人对洗牙心存顾虑,即便牙齿出现问题也不敢轻易尝试洗牙。

然而,这其实是一个广为流传的谣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洗牙,还原它的真实面目。

1.“洗牙越洗越松谣言的来源

造成洗牙越洗越松这种误解,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牙结石的堆积是一个重要因素。牙结石是由食物残渣、细菌等物质在牙齿表面逐渐矿化形成的坚硬物质。它会像一层盔甲一样紧紧附着在牙齿和牙龈之间。长期的牙结石堆积不仅会导致牙龈红肿、出血,还会逐渐破坏牙龈和牙槽骨组织,使牙齿的支持结构受到损害。

当人们洗牙时,去除了原本包裹在牙齿周围的牙结石,牙齿失去了这层看似支撑的物质,会让人产生一种牙齿变松动的错觉。其实,牙齿松动并不是洗牙造成的,而是牙结石长期侵蚀的结果。洗牙只是让原本已经存在但被牙结石掩盖的牙齿松动问题暴露了出来。

其次,对洗牙过程缺乏正确认知也容易引发这种误解。洗牙时,医生会使用专业的器械,如超声波洁牙机,通过高频振动来震碎牙结石。这个过程中,器械与牙齿接触可能会让患者感觉到牙齿在晃动,再加上洗牙后牙齿之间的缝隙似乎变大了,就更加深了人们认为牙齿变松的印象。但实际上,这些变化都是正常的洗牙后现象,并非牙齿真正变松。

2.洗牙的真实作用

洗牙,医学上称为龈上洁治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口腔保健和治疗手段。其主要作用在于去除牙齿表面和牙龈缘附近的牙结石、牙菌斑以及色素沉着。

牙菌斑是一种由细菌、食物残渣等组成的粘性薄膜,它会不断在牙齿表面形成。如果不及时清除,牙菌斑中的细菌会产生毒素,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牙龈炎,出现牙龈红肿、出血等症状。而牙结石则是牙菌斑矿化后的产物,一旦形成,刷牙等日常口腔清洁方法很难将其去除。

此外,洗牙还能改善口腔异味。食物残渣在口腔内残留,经过细菌分解会产生难闻的气味,而洗牙可以清除这些导致异

味的物质,让口气更加清新,提升个人形象和社交自信。

3.洗牙的科学流程

正规的洗牙过程是安全且规范的。在洗牙前,医生会对患者的口腔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查看牙齿和牙龈的健康状况、有无龋齿、牙周炎等问题,并拍摄口腔X光片,了解牙槽骨的情况。

接下来就是正式的洗牙环节。医生会使用超声波洁牙机,将洁牙机头轻轻接触牙结石,通过高频振动将牙结石震碎并清除。在洗牙过程中,医生会根据牙结石的分布和硬度调整洁牙机的功率,以确保既能有效去除牙结石,又不会对牙齿和牙龈造成损伤。对于一些超声波难以到达的部位,医生可能会使用手动洁治器进行精细清理。

洗牙完成后,医生还会对牙齿进行抛光处理。这是为了使牙齿表面更加光滑,减少牙菌斑和牙结石再次附着的机会。最后,医生会给予患者一些口腔护理的建议,如正确的刷牙方法、使用牙线和漱口水等,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4.洗牙后的注意事项

洗牙后,牙齿和牙龈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和恢复。在这个期间,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大家了解。首先,洗牙后的一两天内,牙齿可能会对冷热比较敏感,这是正常现象,不必过于担心。此时应避免食用过冷、过热、过酸、过甜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牙齿敏感症状。

其次,洗牙后的一周内,牙龈可能会有轻微的出血现象,这也是正常的。这是因为洗牙过程中对牙龈有一定的刺激,牙龈炎症还没有完全消退。患者只需保持口腔清洁,按照正确的方法刷牙,一般一周左右牙龈出血的情况就会逐渐缓解。

另外,洗牙后要继续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清理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定期使用漱口水,这样才能有效防止牙结石再次形成。

洗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口腔保健和治疗方法,洗牙越洗越松是毫无科学依据的谣言。通过洗牙,我们能够维护口腔健康,预防和治疗多种口腔疾病。

大家应该正确认识洗牙,定期到正规口腔机构进行洗牙,为自己的口腔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