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为啥总查尿常规?”“化验单‘+’号啥意思?”很多人接触尿常规却知之甚少。其实,尿常规是泌尿系统健康的“晴雨表”,能早期发现肾炎、尿路感染、糖尿病等,还可提示肝肾异常。掌握基础常识,能更好读懂身体“健康信号”。
1.为啥要做尿常规?性价比高的健康筛查
尿常规通过分析尿液成分、性状判断健康,有三大优势:一是无创便捷,留少量尿液即可,适合全年龄段;二是早期预警,不少疾病无症状时就有尿液异常,如糖尿病致尿糖阳性、肾炎早期现尿蛋白;三是覆盖广泛,可查泌尿系统疾病,还能辅助诊断糖尿病、肝胆病、高血压肾损害,是体检“性价比最高”的基础检查。
以下人群需定期查:高血压、糖尿病人;尿频尿急、尿色异常(发红、浑浊)者;有慢性肾病家族史者;孕期女性。健康人每年1次,高危人群每3~6个月1次。
2.看懂化验单:5个核心指标 尿常规指标多,重点看这5个就能初步判断健康:
(1)尿蛋白(PRO):肾脏防线。正常尿中仅极微量蛋白,显“阴性(-)”。若“阳性(+)”,“+”到“++++”代表蛋白增多:生理性:剧烈运动、发热、紧张后暂时出现,休息可恢复;病理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高血压或糖尿病肾损害等,需进一步查肾功能。(2)尿糖(GLU):糖尿病信号。健康人尿中无糖(阴性),若阳性需警惕血糖异常:常见于糖尿病,血糖超肾脏重吸收能力时,多余葡萄糖从尿排出;少数是“肾性糖尿”(肾重吸收异常,血糖正常)或短时间大量吃甜食,需结合血糖判断。(3)尿红细胞(RBC):泌尿出血警示。正常尿中红细胞极少(0~5个/高倍视野),增多为“血尿”,需警惕: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炎、尿道炎,伴尿频尿急);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可能伴腰腹痛);肾炎、肿瘤(中老年人无痛性血尿需重视);女性经期可能污染,建议经期后复查。(4)尿白细胞(WBC):尿路感染晴雨表。正常尿中白细胞少量(0~5个/高倍视野),增多提示感染:尿道炎、膀胱炎(伴尿频尿急尿痛);肾盂肾炎(可能伴发热、腰痛,需用抗生素);女性白带污染可能致白细胞轻度升高,留尿需注意清洁。(5)尿比重(SG):浓缩功能测试。反映肾脏浓缩或稀释能力,正常1.010~1.025:升高:饮水少、出汗多致尿液浓缩(如晨尿),或脱水、糖尿病;降低:长期饮水多、尿崩症,或慢性肾病晚期(浓缩功能减退)。此外,“尿胆原”“尿胆红素”助判肝胆病,“尿酮体”高可能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节食、呕吐所致,可遵医嘱进一步检查。
3.留尿有讲究:3点避“假阳性”
留尿方法不当易致结果不准,正确做法:
(1)留中段尿:清洁外阴/尿道口,先排前半段尿,接中间段,避分泌物污染;
(2)新鲜送检:留后1小时内送检,无法及时送检可冷藏不超24小时;(3)避特殊时期:女性避经期及前后3天,留前别剧烈运动、大量饮水或服药,服药需告知医生。
4.常见误区别踩坑
(1)误区一:尿清则健康,浑浊则有病.尿色受饮水影响,清或黄多正常;浑浊可能是混入分泌物或盐类析出,未必是病。肉眼正常的尿也可能有微量蛋白、红细胞,需靠化验。(2)误区二:化验单有“+”就是重病。生理性因素(运动、发热)可能致暂时阳性,如运动后尿蛋白“+”,休息后可能恢复;尿糖“+”若血糖正常,可能是肾性糖尿,别恐慌,需医生综合判断。(3)误区三:一次异常不用管。首次异常(如持续尿蛋白、血尿),即便无症状也需及时复查。如肾炎早期仅尿蛋白阳性,拖延可能发展为肾衰竭;糖尿病人尿糖阳性需监测血糖。
尿常规虽简单,却是健康“重要防线”。读懂核心指标、掌握正确留尿方法、避开误区,能帮我们早期发现疾病、及时干预,守护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