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是生命的基本需求,顺畅的呼吸让人神清气爽。若出现动辄气短、咳嗽无力、易感冒等情况,中医多认为是“肺气”--肺气不足致肺功能减弱。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一旦气虚不仅影响呼吸,还会降低抵抗力,引发多种问题彖筐约。比如换季时稍受风寒就鼻塞流涕说话没多久就觉得气不够用,甚至爬两层楼梯就气喘吁吁,这些都可能是肺气虚的信号。通过中医食疗与运动方案调理,可有效改善,以下详细介绍。
1.认识肺气虚
肺气虚的成因主要有:先天禀赋不足天生肺气较弱,这类人从小就比同龄人更容易感冒;年老体弱,随着年龄增长,脏腑功能自然衰退,肺气也会逐渐亏虚,尤其60岁以上人群更易出现;慢性咳喘、哮喘等疾病长期不愈,反复耗伤肺气,就像给肺部“持续放气”;此外,长期熬夜过度劳累使身体透支,或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驏屿不良情绪中,也会间接损伤肺气。其表现明显,除气短、咳嗽无力、易感冒外还可能有痰液清稀、声音低怯、自汗(白天稍动即出汗)、面色淡白等。比如有些人说话总没底气,稍微活动就满头大汗,这些都是肺气不固的典型表现,及时察觉这些症状,可尽早调理。
2.中医食疗,补养肺气
中医食疗讲究“药食同源”,通过日常饮食潜移默化地调理身体,针对肺气虚有多种食材和食谱可选
(1)白色入肺,滋养有佳。中医理论中“五色入五脏”,白色食物与肺相应能补肺润肺。百合就是其中的代表,它味甘、性微寒,归肺、心经,尤其适合肺气虚伴有干咳的人群。制作百合银耳雪梨羹时,可先将银耳泡发后撕成小朵,去掉根部硬结,雪梨去皮去核切成滚刀块,与干百合一同放入砂锅,加足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40分钟,至银耳出胶、百合软烂,最后加少许冰糖调味即可。这款甜品不仅能补肺气,还能缓解秋冬干燥引起的咽喉不适。山药作为药食两用的佳品,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尤其适合肺气虚同时脾胃功能较弱的人。山药小米粥的做法简单,取新鲜山药200克去皮切成小块,小米50克淘洗干净,一同放入电饭煲,加约800毫升清水,按煮粥键煮至浓稠即可。如果喜欢更丰富的口感,还可以加入几颗红枣或桂圆,既能增加风味,又能辅助补气。坚持每天早上喝一碗,半个月左右就能感觉到呼吸更顺畅,不易疲劳。
(2)药食搭配,增强功效。黄芪是补气的经典药材,尤其擅长补肺气、固表止汗,与食材搭配制成药膳,效果更显著。黄芪炖鸡时,建议选择1000克左右的老母鸡,处理干净后焯水去血沫,将30克黄芪、10颗红枣、20克枸杞装入纱布袋,放入鸡腹内,再加入姜片、葱段和足量清水大火烧开后撇去浮沫,转小火慢炖1.5小时最后加盐调味即可。这道药膳每周吃1~2次,能有效改善自汗、易感冒的问题。
3.运动锻炼,强健肺气
中医认为“气血以动为贵”,适当运动能促进肺气循环,增强肺功能,与食疗结合能事半功倍
(1)传统功法,养气强身。八段锦作为流传千年的养生功法,动作柔和缓慢,非常适合肺气虚人群。练习“两手托天理三焦”时,需双脚与肩同宽站立,双手从身体两侧缓缓上举,掌心向上,手指交叉,吸气时双臂向上托举,仿佛要把全身向上拉伸,呼气时放松回落,这个动作能充分舒展胸腔,增加肺部通气量;“调理脾胃须单举”则是一手向上托举,一手下按,配合深呼吸,能调节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建议每天早上7~9点(中医认为此时肺经当令)练习,每次20分钟,坚持一个月就能明显感觉呼吸深度增加。
(2)有氧运动,提升功能。散步是最容易坚持的有氧运动,选择公园、湖边等绿植多的地方,每天傍晚散步30~40分钟,步幅适中,速度以能正常交谈为宜。散步时可配合腹式呼吸:吸气时肚子微微鼓起,呼气时收紧腹部,尽量延长呼气时间,这种呼吸方式能锻炼膈肌,增加肺通气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