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星期一
反酸烧心别忽视!中医调理食管反流的“食疗+穴位”双效法

2025-07-11

作者:罗昺昱西昌市人民医院 903次浏览[发表证书]

前言

烧心、反酸、胸口灼烧感,这些看似小毛病的症状,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在“作祟”。现代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规律、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等因素,让越来越多人饱受食管反流困扰。西药治疗虽能快速缓解症状,但易反复。中医凭借整体调理的理念,以食疗和穴位按摩为“组合拳”,为改善食管反流提供了温和有效的方法。

 

一、食管反流的中医解读

中医没有“食管反流”这一病名,但将其症状归属于“吐酸”“胃脘痛”“嘈杂”等范畴。中医认为,食管反流的发生与肝、胃、脾三脏关系密切。情绪不畅导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虚弱则胃气上逆;胃失和降,胃酸、食物就容易反流至食管,引发烧心、反酸等不适。此外,长期不良生活习惯会使体内产生湿热、痰浊等病理产物,进一步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

 

二、食疗:从饮食中吃出健康食管

1. 健脾和胃的主食选择

日常饮食中,主食是调理脾胃的基础。小米被誉为“养胃黄金谷物”,富含维生素B族和膳食纤维,熬煮成浓稠的小米粥,能温养脾胃,修复受损的胃黏膜。山药薏米粥也是不错的选择,山药健脾益胃,薏米祛湿利水,二者搭配能增强脾胃运化功能,减少胃酸反流。制作时,将山药去皮切块,与薏米、粳米一同熬煮,口感软糯,老少皆宜

2. 疏肝理气的蔬果搭配

蔬菜方面,佛手瓜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可将佛手瓜清炒或做成凉拌菜,清爽可口又能调理气机。白萝卜也是理气降逆的佳品,其性凉,味辛、甘,归肺、胃经,有消食、下气、化痰的作用。可以将白萝卜切成丝,做成凉拌萝卜丝,或者煮成萝卜汤饮用,对于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胃酸反流十分有益。此外,多吃一些南瓜,其含有的果胶可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刺激,促进溃疡愈合。

3. 禁忌食物要牢记

食管反流患者需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咖啡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加重反流症状。同时,减少酸性水果的摄入,如柠檬、山楂等,以免刺激胃部。此外,要严格控制饮酒和吸烟,酒精和尼古丁会削弱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导致反流发生。

 

三、穴位按摩:开启身体的“自愈开关”

1. 内关穴:和胃降逆小能手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用拇指指腹按压内关穴,力度以穴位处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3 - 5分钟,每日3 - 4次。按摩内关穴可调节胃的蠕动,抑制胃酸反流,对缓解烧心、恶心等症状效果明显。

2. 足三里:健脾益胃大穴位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可用食指和中指并拢,垂直按压足三里穴,也可用艾灸的方式温和刺激。每天按摩或艾灸10 - 15分钟,能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从根本上改善食管反流问题。

3. 中脘穴:胃脘不适的“救星”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用掌心轻轻按揉中脘穴,以顺时针方向打圈按摩,每次5 - 10分钟,每日2 - 3次。中脘穴是胃的募穴,刺激此穴可有效调节胃的功能,缓解胃部胀满、反酸等症状。

 

结语

中医食疗与穴位按摩调理食管反流,是从整体出发,通过改善身体内环境来达到治疗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适用于症状较轻的患者,若食管反流症状严重,出现吞咽困难、呕血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接受规范治疗。同时,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稳定的情绪,也是预防和改善食管反流的重要环节。将中医调理方法融入日常生活,持之以恒,才能告别反酸烧心,守护食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