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星期日
热射病:高温下的“人体锅炉”危机,中西医结合降温策略

2025-07-11

作者:刘光荣四川省乐至县中医医院 1045次浏览[发表证书]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高温天气频发,热射病这一严重的热相关疾病逐渐引起公众关注。热射病被称为“高温杀手”,其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若不及时救治,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1.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属于高温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性疾病。当人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或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时,产热远大于散热,核心体温迅速升高(通常超过40),并伴随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意识模糊、抽搐、昏迷等),即可诊断为热射病,(1)热射病的分类。根据发病原因热射病可分为两类:经典型热射病(非劳力型):多见于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及体质虚弱者,由于体温调节能力下降在高温环境中(如密闭房间、无空调环境逐渐发病。劳力型热射病:多见于运动员军人、建筑工人等从事高强度体力活动的人群,由于剧烈运动导致产热急剧增加,超出散热能力,短时间内即可发病。(2)热射病的发病机制。热射病的核心病理生理变化是体温调节失衡和全身炎症反应:体温调节失效:高温环境下,人体通过出汗、皮肤血管扩张等方式散热,但当环境温度超过 35℃、湿度大于 60%时,汗液蒸发困难,散热效率降低,体温迅速上升。细胞损伤与炎症风暴:高温直接损伤细胞膜和蛋白质结构,导致细胞坏死,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进而损害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

2.热射病的临床表现

热射病的典型症状包括:高热:核心体温≥ 40(腋温可能偏低,需测肛温或耳温)巰溓杰。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如谵妄、抽搐、昏迷。皮肤表现:早期可能大量出汗后期因汗腺衰竭呈现“干热无汗”。多器官功能障碍:如心律失常、急性肾衰竭、凝血功能障碍(DIC)等。若不及时干预,患者可能在数小时内死亡,幸存者也可能遗留永久性脑损伤。

3.中西医结合降温策略

热射病的救治核心是快速降温,目标是在 30 分钟内将核心体温降至38.5℃以下。以下是中西医结合的降温策略:

(1)西医急救降温措施。①物理降温冷水浸泡法:将患者(除头部外)浸入冰水( 2~20),可最快降温( 0.15~0.35/min)。冰敷大血管处: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敷冰袋。蒸发降温:用冷水喷酒皮肤并配合风扇吹风,促进蒸发散热。②药物降温: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等退热药对热射病无效,但可辅助缓解不适。严重者可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素乱,(2)中医降温与调理方法。中医认为热射病属于“暑厥”“暑风”范畴,病机为“暑热内闭,气阴两伤”,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暑、益气生津。急救处理:针刺放血:刺十宣(十指尖)、人中、曲池等穴位泄热醒神。②中药急救:安宫牛黄丸:适用于高热神昏患者,可清热解毒、开窍醒神,紫雪丹:用于高热抽搐,具有镇惊熄风作用。③恢复期调理:清暑益气汤(西洋参麦冬、五味子等):适用于气阴两虚者。绿豆汤、西瓜翠衣(西瓜皮)煎水:清热解暑,补充水分。(3)中西医结合优势。西医快速降温可迅速阻断高温对器官的损害。中医调理能改善机体微循环,减少炎症反应,促进恢复。

4.如何预防热射病?

(1)避免高温暴露:减少 10:00~16:00户外活动,使用遮阳伞、防晒衣等防护老年人、儿童避免长时间待在密闭高温环境(如未通风的车内)(2)科学补水:每小时饮用 500~1000m1含电解质的水(如淡盐水、运动饮料),避免单纯喝冰水。(3)合理运动:高温天气避免剧烈运动,运动时穿戴透气衣物,适时休息。(4)中医养生防暑:日常可饮用藿香正气水(防暑湿)、乌梅汤(生津止)。饮食清淡,多吃冬瓜、苦瓜、黄瓜等清热食物。

5.结语

热射病是高温环境下的致命威胁,但通过科学认知和及时干预,完全可以有效预防和救治。中西医结合的策略既能快速降温,又能调理机体,降低并发症风险。面对越来越频繁的极端高温天气,公众需提高警惕,掌握急救知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