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通过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而降低感染和传播疾病的风险。然而,与其他医疗干预措施一样,疫苗接种也可能伴随一定的不良反应。大多数不良反应是轻微且短暂的,但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严重反应。
因此,了解疫苗接种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学会识别并及时应对,对保障个人和公共健康至关重要。
1.疫苗接种后常见的不良反应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各国疾控中心的分类,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可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
(1)一般反应。大多数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属于轻微反应,通常在几天内自行消退,主要包括:局部反应: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硬结,通常在接种后几小时内出现,1~3天内缓解。全身反应:低烧(通常不超过38.5℃)、乏力、头痛、肌肉酸痛、食欲不振等,类似轻微感冒症状。其他轻微反应:部分人可能出现轻度皮疹、恶心或短暂的关节不适。这些反应是免疫系统正常激活的表现,通常无需特 殊治疗,适当休息、多喝水或服用解热镇痛药即可缓解。
(2)异常反应。指接种疫苗后发生的,与疫苗接种相关的,超出一般反应的医学时间,包括:过敏性休克(速发型过敏反应):通常在接种后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发生,表现为呼吸困难、面部或喉咙肿胀、血压急剧下降、皮疹或荨麻疹。这种情况需要立即就医。高热(超过39℃)或持续发热: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伴随严重不适,需就医排除其他感染可能。神经系统反应:如吉兰-巴雷综合征(GBS,一种罕见的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肌肉无力、感觉异常等,需紧急医疗干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极少数情况下,某些疫苗可能引发血小板减少,导致异常出血或淤青。这些严重反应虽然罕见,但一旦发生需立即就医。
2.如何识别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
由于大多数不良反应是轻微的,如何区分正常免疫反应和需要医疗干预的严重反应至关重要。以下是识别要点:
(1)观察时间窗口。速发反应(30分钟内):严重过敏反应通常在接种后几 分钟至半小时内发生,因此接种后需在接种点观察至少30分钟。短期反应(1~3天):局部红肿、低烧、乏力等常见反应通常在接种后1~3天内出现并逐渐消退。迟发反应(数天至数周):某些罕见反应可能在接种后几周才出现。
(2)关注症状严重程度。轻微反应:低烧(<38.5℃)、局部红肿(直径<5cm)、短暂乏力等,通常无需特殊处理。需警惕的严重反应:高热(>39℃)持续不退;严重头痛、意识模糊或抽搐;呼吸困难、胸闷或喉咙肿胀;全身性皮疹或出血点;严重呕吐或腹泻导致脱水;如果出现上述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
3.如何应对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
(1)轻微反应的家庭处理。局部红肿或疼痛:冷敷注射部位,避免剧烈摩擦或挤压。低烧或不适:多喝水、休息,必要时服用解热镇痛药。轻微皮疹:避免抓挠,可涂抹保湿霜或抗过敏药膏。
(2)严重反应的紧急处理。过敏性休克: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保持患者平躺,遵医嘱进行抢救。持续高热或抽搐:就医检查,排除其他感染。神经系统症状:尽 快就诊,进行专业评估。
(3)何时联系医生?即使症状不严重,但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咨询医生:接种部位红肿扩散或持续超过3天;发热超过48小时或反复高热;异常疲倦或精神萎靡;任何不确定是否与疫苗相关的症状。
4.如何减少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
虽然无法完全避免不良反应,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降低风险:接种前告知医生健康状况:如有严重过敏史、免疫缺陷病或近期急性疾病,需评估是否适合接种。接种后避免剧烈运动:减少局部刺激和不适。保持充足水分和休息:帮助免疫系统更好应对疫苗刺激。遵循接种后观察要求:在接种点停留30分钟,确保无急性过敏反应。
5.总结
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大多轻微且自限,但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严重反应。关键是通过观察症状、区分轻重,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接种后保持警惕,但不必过度担忧,科学接种疫苗仍是保护个人和公共健康的最佳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