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星期日
老年人跌倒不是小事!家庭防跌倒指南

2025-07-11

作者:邱桂华内江市东兴区东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013次浏览[发表证书]

跌倒,在许多人看来可能只是“不小心摔了一跤",但对老年人而言,却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威胁。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30%65岁以上老年人发生跌倒,其中约10%~20%会导致骨折、脑外伤甚至死亡(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21)。在中国,跌倒已成为老年人伤害致死的首要原因之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3)。更令人担忧的是,跌倒后长期卧床还可能引发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作为公共卫生护理的重要议题,预防老年人跌倒不仅是医疗问题,更涉及家庭照护、社区支持和社会政策。本文将分析老年人跌倒的危害、风险因素,并提供实用的家庭防跌倒策略,帮助老年人和照护者降低风险,保障安全。

1.老年人跌倒的危害

跌倒对老年人的影响远超表面所见,可能引发以下严重后果:

1)身体伤害。骨折:髋部、腕部和脊椎是最常见的骨折部位,其中髋部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因术后

并发症(如肺炎、深静脉血栓)死亡率高达20%~30%。脑外伤:头部撞击可能导致脑震荡、颅内出血,严重时危及生命。软组织损伤:如肌肉拉伤、关节脱位,影响活动能力。(2)心理影响。跌倒恐惧症(Post-Fall Syndrome):约50%的跌倒老年人会因害怕再次跌倒而减少活动,导致肌肉萎缩、平衡能力下降,形成恶性循环。抑郁和焦虑:长期行动受限可能引发孤独感和心理问题。(3)经济负担。跌倒相关的医疗费用高昂,以髋部骨折为例,单次手术及康复费用可达数万元,给家庭和社会医保体系带来沉重负担。

2.老年人跌倒的常见风险因素

跌倒通常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生理因素。肌力下降:年龄增长导致肌肉流失(肌少症),下肢力量不足。平衡能力减退:内耳前庭功能退化、视力下降(如白内障)影响空间判断。慢性疾病:如关节炎、帕金森病、糖尿病(低血糖发作)等。(2)药物因素。镇静催眠药(如安定类)可能引起头晕。降压药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突然站立时血压骤降)。降糖药引发低血糖,增加跌倒风险。(3)环境因素。居家隐患:如地面湿滑、杂物堆积、灯光昏暗、无扶手楼梯等。不合适的鞋袜:拖鞋不防滑、鞋底过软或过硬。(4)行为因素。急于上厕所(尤其是夜间)、登高取物、忽视辅助工具使用等。

3.家庭防跌倒指南:从细节做起

预防跌倒需要多管齐下,以下措施可有效降低风险:

1)居家环境改造。地面安全:移除地毯、电线等绊脚物。浴室铺设防滑垫,马桶旁加装扶手。照明优化:走廊、楼梯、床头设置夜灯。开关位置方便触及(避免摸黑行走)。家具调整:床和沙发高度适宜(坐下时双脚可平放地面)。常用物品放在伸手可及处,避免登高。(2)健康管理。定期体检:监测视力、听力、骨密度(骨质疏松筛查)。合理用药:与医生讨论调整可能增加跌倒风险的药物。营养补充:保证钙、维生素D摄入,预防骨质疏松。(3)运动与康复。增强肌力:每周3次下肢训练(如坐姿抬腿、靠墙静蹲)。平衡练习:太极拳、单腿站立(需有人监护)。使用辅助工具:手杖、助行器选择需专业指导。(4)行为习惯调整。起身“慢三拍”:醒后躺30秒→坐起30秒→站立30秒再行走。穿着合适:选择防滑鞋、避免过长裤脚。紧急求助:佩戴紧急呼叫设备(如手环),手机设置快捷拨号。

4.照护者的角色

家庭成员或照护者需做到:(1)定期检查环境安全,及时消除隐患。(2)陪伴活动:协助如厕、洗澡等高风险时段。(3)心理支持:鼓励老人保持适度活动,避免因恐惧而卧床。(4)学习急救知识:掌握基本的跌倒后处理措施,避免二次伤害。

5.结语

老年人跌倒绝非小事,但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多数跌倒可以避免。家庭是防跌倒的第一道防线,从环境改善到健康管理,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挽救生命。让我们共同行动,为老年人打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老年人防跌倒问题,在公共场所增设无障碍设施,共同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