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0月31日 星期五
重症监护室里的“生命体征密码”:监护仪上的数字代表什么?

2025-07-11

作者:余晓艳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 999次浏览[发表证书]

走进重症监护室(ICU),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病人床边那台不断闪烁、发出规律“滴滴”声的监护仪。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和波形,对医护人员而言是判断病情的关键指标,但对患者家属来说,却像一组难以破解的“生命密码”。这些数字究竟意味着什么?它们如何反映一个人的生命状态?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这些关键的生命体征数据。

1.心率(HR):心脏的“节拍器”

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的静息心率通常在60~100/分钟。监护仪上显示为“HR”或“心率”,通常伴有“哔哔”的提示音。

数值过高(>100/分钟,心动过速):可能由发热、疼痛、失血、缺氧或心脏疾病引起。数值过低(<60/分钟,心动过缓):常见于运动员或老年人,但也可能是药物影响、心脏传导阻滞或严重缺氧的表现。

波形(心电图/ECG):除了心率,医护人员还会观察心电图波形,判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问题。

2.血氧饱和度(SpO):血液里的“氧 气快递员

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血红蛋白携带氧气的比例,正常值应在95%~100%。监护仪上通常显示为“SpO₂”,并通过手指或耳垂上的传感器(血氧探头)监测。

低于95%:可能提示肺部疾病(如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气道阻塞或循环问题。低于90%:属于低氧血症,需紧急干预,如吸氧或机械通气。

数值突然下降:可能是痰液堵塞、气胸或呼吸衰竭的信号。

3.血压(BP):血管里的“压力表”

血压是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由收缩压(高压)和舒张压(低压)组成,正常值约为120/80mmHg。监护仪上可能显示为“NIBP”(无创血压)或“IBP”(有创血压,通过动脉导管直接测量)。

高血压(>140/90mmHg):可能由紧张、疼痛、高血压病或颅内压增高引起。低血压(<90/60mmHg):常见于休克、大出血、严重感染或心力衰竭,需紧急处理。

脉压差(收缩压-舒张压):过小可能提示血容量不足,过大可能提示动脉硬化。 4.呼吸频率(RR):肺部的“换气节奏”

呼吸频率是指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成年人正常值为12~20/分钟。监护仪上通常显示为“RR”,可通过胸廓运动或二氧化碳监测(ETCO)计算。

呼吸过快(>20/分钟):可能由疼痛、焦虑、肺部感染或酸中毒引起。呼吸过慢(<12/分钟):可能是镇静药物过量、脑损伤或严重代谢紊乱的表现。呼吸不规则:如潮式呼吸(由浅到深再变浅)可能提示心力衰竭或脑损伤。

5.体温(Temp):身体的“恒温器”

体温反映机体的代谢状态,正常范围约为36.5~37.5℃(腋温)。在ICU,体温可能通过体表探头或核心体温(如膀胱、食管测温)监测。

发热(>38):常见于感染、炎症或术后反应。低体温(<36):可能由休克、败血症或长时间暴露于低温环境导致,需积极复温。

6.其他重要指标

除了上述基本参数,ICU监护仪还可能显示:中心静脉压(CVP):反映心 脏前负荷,正常值5~12cmHO,用于评估血容量和心功能。颅内压(ICP):用于脑损伤患者,正常值<15mmHg,升高提示脑水肿或出血风险。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反映通气效率,正常值35~45mmHg,过高可能提示通气不足,过低可能提示过度通气或循环衰竭。

结语:数字背后的生命信号

ICU监护仪上的每一个数字都不是孤立的,医护人员会综合分析所有指标,结合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做出精准判断。例如,血压低伴心率快可能是失血性休克,而血氧低伴呼吸急促可能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对家属而言,了解这些基本参数的意义,能帮助更好地理解病情,配合医生的治疗决策。但需注意,这些数值会因个体差异、药物影响或测量误差波动,具体病情仍需由专业医生解读。

生命体征就像身体的“语言”,而监护仪则是翻译这些信号的“解码器”。在ICU这个与死神赛跑的地方,这些跳动的数字,正是生命顽强抗争的最直接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