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0月31日 星期五
熬夜追剧,小心心血管“拉警报”

2025-07-11

作者:杨丽君乐山市犍为县舞雩镇卫生院 1013次浏览[发表证书]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许多人习惯在深夜通过追剧、刷短视频来放松自己。然而,长期熬夜追剧不仅会导致疲劳、记忆力下降,还可能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严重伤害。作为医生,经常接诊因熬夜导致心悸、胸闷甚至突发心脏问题的患者。今天,我们就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分析熬夜对心血管的危害,并给出科学建议。

1.熬夜如何“攻击”心血管?

1)西医视角:熬夜扰乱生物钟,增加心血管负担。人体的生物钟(昼夜节律)由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调控,影响激素分泌、血压、心率等。长期熬夜会导致:①血压波动:夜间本该是血压下降的时段,但熬夜使交感神经持续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增加高血压风险。②心率失常:睡眠不足会提高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使心跳加快,甚至诱发房颤、早搏等问题。③血管内皮损伤:熬夜会减少一氧化氮(NO)的分泌,导致血管收缩、血流减慢,长期如此可能加速动脉硬化。④血栓风险增加:睡眠不足会提高血液黏稠度,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加心梗、脑梗风险。2021年《欧洲心脏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冠心病风险增加20%。此外,美国心脏协会(AHA)也将“睡眠不足”列为影响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吸烟、肥胖并列。

2)中医视角:熬夜耗伤阴血,心肾不交。中医认为,夜晚属阴,是养阴血的黄金时间。长期熬夜会导致:①心火亢盛:熬夜伤阴,阴不制阳,导致心火旺盛,表现为心悸、失眠、口干舌燥。②肝血不足:“肝藏血”,熬夜耗血,肝血不足则影响心脏供血,出现头晕、胸闷。③肾精亏虚:肾为先天之本,熬夜伤肾,肾阴不足则无法滋养心阴,形成“心肾不交”,导致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黄帝内经》云:“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强调顺应自然规律,避免熬夜伤身。明代医家张景岳也在《景岳全书》中指出:“夜不安寐,最伤心血”,说明古人早已认识到熬夜对心脏的危害。

2.熬夜追剧的“高危人群”

以下几类人熬夜风险更高,需格外警惕:

1)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熬夜会加重心脏负荷,诱发心绞痛甚至心梗。

2)长期伏案工作者:久坐+熬夜,血液黏稠度更高,血栓风险增加。

3)情绪焦虑、压力大者:熬夜会加重焦虑,形成恶性循环。

4)中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熬夜更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5)有家族心血管病史者:遗传因素叠加熬夜,风险倍增。

3.中西医结合护心建议

1)调整作息,保证睡眠。尽量在23点前入睡,保证7~8小时睡眠。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减少蓝光对褪黑素的抑制。创造良好睡眠环境:保持卧室黑暗、安静,温度适宜。

2)饮食调理。①西医建议:避免高盐、高脂夜宵,可适量补充富含镁的食物(如坚果、菠菜),帮助稳定心律。②中医建议:心火旺:喝莲子心茶、百合粥清心降火。气血不足:用红枣、桂圆、枸杞煮水代茶饮。推荐安神食疗方:小米红枣粥、酸枣仁汤。

3)适度运动。白天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太极拳),改善血液循环。避免睡前剧烈运动,以免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推荐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招式,帮助平心静气。

4)穴位按摩。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按揉3~5分钟,缓解心悸、胸闷。神门穴(腕横纹尺侧端):睡前按压,助眠安神。涌泉穴(足底前1/3凹陷处):睡前按摩,引火归元,改善睡眠质量。

5)必要时就医。若熬夜后出现:持续胸痛、憋闷。心跳过快或不规则。头晕、眼前发黑。需立即就医,排查心脑血管问题。对于长期失眠者,可考虑中西医结合治疗,如针灸配合镇静安神药物。

4.总结

熬夜追剧看似放松,实则让心血管系统“超负荷运转”。从西医角度看,熬夜扰乱生物钟,增加高血压、心律失常风险;从中医角度看,熬夜耗伤阴血,导致心肾不交。护心需从作息、饮食、运动等多方面入手,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记住,你熬的不是夜,是心血!每一次熬夜,都是对心脏的一次透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