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0月31日 星期五
失眠别硬扛!中医有妙招,帮你入梦乡

2025-08-08

期次:32期版号:45作者:林小萍汕头市中心医院 652次浏览[发表证书]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数羊数到几百只仍毫无睡意;好不容易睡着,却稍有动静就醒,醒后再难入眠;白天昏昏沉沉、注意力不集中,晚上却精神亢奋……这些失眠的困扰,让不少人备受折磨。其实,失眠并非“只能硬扛”,中医在调理失眠方面有独特的思路和方法,从穴位按摩到生活调护,从内到外帮你找回安稳睡眠。

1.中医看失眠:不止是“睡不着”

中医认为,失眠并非单纯的“睡眠问题”,而是身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的外在表现,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比如,思虑过多会耗伤心脾,导致气血不足,心神失养而失眠;情绪急躁、压力大则容易肝火扰心,心神不宁难以入睡;睡前饮食过饱、脾胃负担重,或肾气不足、阴阳失衡,也会影响睡眠质量。

此外,中医强调“天人相应”,人体的作息应顺应自然规律——白天阳气升发,人应精神饱满;夜晚阴气渐盛,人应入静安睡。若长期熬夜、作息紊乱,打破了这种阴阳平衡,就会加重失眠。因此,中医调理失眠,不是“强制入睡”,而是通过调和脏腑、平衡气血、顺应自然,让身体恢复“能睡、易睡”的本能。

2.中医调理妙招:从内到外助入眠 中医调理失眠的方法温和且贴近生活,无需依赖药物,普通人在家就能操作,重点可从三方面入手:

1)穴位按摩:按一按,安神助眠

中医里有不少“助眠穴位”,通过轻柔按摩能刺激经络、调节脏腑,帮助心神安定:

①涌泉穴:位于足底前1/3处凹陷中,是肾经的重要穴位。睡前用温水泡脚后,用拇指顺时针按揉涌泉穴,力度以轻微酸胀为宜,每次按揉几分钟,能起到滋阴降火、安神定志的作用。②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四横指处,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用食指和中指并拢按揉,每次按揉几分钟,能调和气血、健脾养心,改善因气血不足导致的失眠。③内关穴: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两横指处,是心包经的穴位。用拇指按揉内关穴,能宁心安神、缓解焦虑,适合因情绪紧张、压力大导致的失眠。

2)辨证施调:食养与茶饮

中医讲究“辨证施食”,不同原因导致的失眠,可通过不同的饮食调理:

①若平时容易疲劳、面色苍白、多梦易醒,多为心脾两虚,可适量食用莲子、百合、红枣、小米等健脾养心的食物,比如煮一碗莲子百合小米粥,睡前温热食用(不宜过饱)。②若情绪急躁、口苦咽干、失眠伴心烦,多为肝火扰心,可泡一杯菊花茶(加少量枸杞),白天饮用,帮助清肝泻火、平复情绪,睡前则不宜饮用。③若睡前容易腹胀、消化不良,可在晚餐时吃一些山药、茯苓、南瓜等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过甜的食物,减轻脾胃负担,为睡眠“让路”。

3)生活调护:顺时作息养心神

中医强调“起居有常”,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改善失眠的基础:

①规律作息:尽量在固定时间上床睡觉、起床,即使周末也不打乱生物钟,让身体形成“到点就想睡”的条件反射;

睡前1小时远离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避免蓝光刺激神经兴奋。②睡前安神:睡前可进行简单的放松活动,比如听轻柔的古典音乐、练几分钟八段锦(重点做“调理脾胃须单举”“两手攀足固肾腰”等舒缓动作),或用温热的毛巾敷额头、眼部,帮助身心放松。③调畅情志:白天避免过度思虑,遇到压力时及时疏导,可通过与人交流、散步、养花等方式释放情绪;睡前可做几分钟“深呼吸冥想”,闭上眼睛,缓慢吸气、呼气,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减少杂念干扰。

3.坚持与耐心:失眠调理非一日之功

中医调理失眠注重“循序渐进”,不会立竿见影,需要长期坚持。若通过上述方法调理一段时间后,失眠仍未改善,或失眠伴随明显的头晕、心悸、体重下降等症状,建议及时咨询专业中医师,根据个人体质辨证开方,通过中药、针灸等方式进一步调理。

总之,失眠不是“绝症”,更不用“硬扛”。试着用中医的妙招,从按摩、饮食、作息入手,慢慢调和身体与心神,相信不久就能告别辗转反侧,拥抱一夜好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