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发作剧痛,可致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复发率高。它可出现在尿路多处,了解其成因、诊断和现代治疗方法,有助于预防应对。
1.尿路结石的常见成因
尿路结石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饮食结构作用关键,长期大量食用菠菜等高草酸食物,草酸摄入超标,与钙结合成草酸钙结晶,易形成结石;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代谢产生尿酸,浓度过高会析出尿酸结晶,引发尿酸结石。
饮水不足也易诱发结石。水分摄入少,尿液浓缩,晶体物质浓度升高、溶解度降低而沉淀,像高温工作、运动后补水不足,更易形成结石。
一些疾病也会促进结石生成。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使骨骼钙入血,引发高尿症,钙易与草酸等结合成结石。输尿管狭窄等梗阻性疾病,导致尿液滞留,晶体物质长时间聚集,增加结石风险。
2.尿路结石的主要诊断方式
尿路结石诊断需综合症状、体征与多种检查。典型症状是重要线索,结石移动引发腰腹剧痛并向会阴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还可能出现血尿、尿路刺激症状。
体格检查可初步判断,肾区叩击痛、下腹部压痛等能提示结石大致位置,但确诊需依靠影像学检查。
超声是首选筛查方法,操作简便、无创伤,对肾、膀胱结石显示清晰,不过对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易受肠道气体干扰。
CT检查精准度高,能清晰呈现结石大小、形态、位置、数量及尿路梗阻情况,微小结石也能识别,可弥补超声对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诊断的不足。
尿常规检查也有重要意义,尿液中红细胞增多,若白细胞和细菌计数也升高,提示结石合并尿路感染,为治疗提供参考。
3.尿路结石的药物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适用于特定尿路结石情况。直径小于0.6厘米、表面光滑且无梗阻的结石,常用中成药排石,其能松弛输尿管平滑肌、促蠕动、增尿量,患者配合适量活动助结石排出。
结石发作剧痛时,解痉止痛药物很关键。解痉药缓解平滑肌痉挛,配合非甾体类抗炎药止痛抗炎,剧痛患者必要时用阿片类镇痛药,但要留意不良反应。
不同成分结石治疗有别。尿酸结石患者服降尿酸及碱化尿液药物,助结石溶解;胱氨酸结石患者需碱化尿液,限制蛋氨酸食物摄入。
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依据尿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防止结石增大或引发肾盂肾炎等严重并发症。
4.尿路结石的现代手术治疗方法
尿路结石较大、药物治疗无效或引发明显梗阻时,需手术治疗。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是常用微创手段,利用体外碎石机产生冲击波聚焦体内结石,将其击碎成小颗粒随尿排出。适用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创伤小、恢复快。不过,质地硬的结石可能需多次碎石,过程中易出现血尿、肾绞痛等不良反应。
输尿管镜碎石术针对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经尿道插入输尿管镜,经膀胱至输尿管找到结石,用激光或气压弹道等设备击碎,较大碎石可取石钳取出。无需开刀,对体外冲击波碎石效果不佳者适用。术后要放置输尿管支架管,防止输尿管狭窄、助碎石排出,1~3个月后取出。
经皮镜碎石术用于治疗直径大于2厘米的肾结石、鹿角形结石等复杂结石。在超声或X线引导下,从患者穿刺进入肾脏建微小通道,插入肾镜,利用激光或碎石设备击碎并取出结石。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它创伤小、恢复快,能有效清除复杂结石,降低复发率。
5.尿路结石的预防措施
尿路结石预防关键在于减少诱因、降低复发风险。
充足饮水简便有效,每天饮水量要超2000毫升,使尿量达2000毫升左右,稀释尿液晶体物质,减少结晶沉淀。饮水应均匀分布全天,睡前适量饮水防夜间尿液浓缩,出汗多时适当多喝。
调整饮食结构也很重要。草酸钙结石患者,要减少菠菜、苋菜、巧克力等高草酸食物摄入,不过量补钙,适量钙摄入助于减少草酸吸收。尿酸结石患者需限制动物内脏、海鲜、啤酒等高嘌呤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溶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