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0月31日 星期五
脑梗后语言障碍家庭训练实用技巧

2025-08-08

期次:32期版号:44作者:吴昌艳隆林各族自治县人民医院694次浏览[发表证书]

脑梗是我国成年人致残的首要原因,会损伤肢体功能,甚至损害患者的语言能力。且脑梗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黄金期在发病后的3~6个月,家庭作为患者最熟悉、最放松的环境,是语言训练的主战场,科学的家庭训练无需复杂设备,关键在于循序渐进、高频互动、贴合生活,巩固医院康复效果,帮患者在熟悉的场景中重建语言信心。

1.脑梗后语言障碍有什么?

脑梗导致的语言障碍并非一刀切,不同损伤部位对应不同症状,训练前精准判断类型能对症发力,家属可简单观察初步区分,运动性失语是患者能听懂别人说话、能看懂文字,但说不出来或说不清楚,想喝水却只能发出啊的声音或说“水…水…喝”,严重的完全无法发声,只能利用手势比划。感觉性失语是患者能说话、能发声,但听不懂别人的话,也听不懂自己说的话,你问“要不要吃饭”,他可能回答“今天天气很好”,说话语句混乱,自己却意识不到。命名性失语是患者能理解、能表达,但记不起物品名称,拿着杯子却说“那个…装水的…用的”,能描述功能,却叫不出“杯子”词语。构音障碍是患者能理解、能组织语言,但咬字不清、发音含糊,把“苹果”说成“苹朵”、“火车”说成“火扯”,听起来像“大舌头”,严重的有流口水、吞咽困难。多数患者是混合性障碍,轻度运动性失语混合构音障碍,家属无需过度纠结精准分类,可重点观察患者最困难的环节,针对性选择训练方法。

2.脑梗后语言障碍的家庭训练方法有什么?

1)基础准备期训练

基础准备期完全无法发声或构音障碍患者,训练目标是激活发音器官,恢复简单发声能力,为后续语言训练打基础。此阶段训练以模仿为主,要求患者跟着做啊的口型,尽量张大保持3秒再闭合,重复5~10次,舌尖尽量伸出嘴唇,再缩回,左右舔嘴角,每个动作保持2秒,重复5次,像吹气球一样鼓腮,保持3秒后放松,使用手指轻按脸颊,感受肌肉发力,重复5次。嘴唇抿紧做微笑、噘嘴动作,每个动作保持2秒,重复5次,家属拿着镜子让患者 看着自己的口型,或家属用手轻扶患者脸颊、下巴辅助感受肌肉运动,尤其适合肌力较弱的患者。患者能完成基础口腔运动后开始引导发声,家属先示范发a(啊)、o(哦)、e(鹅)、i(衣)、u(乌),每个音拉长3秒,患者跟着模仿重点听是否清晰、有力,从简单的叠音开始,爸爸、妈妈、宝宝、饭饭类词发音简单、熟悉,患者更容易掌握,每次练习5~10个,每个词重复3次,同时学习动物叫声、日常声音,使用有趣的声音激发患者兴趣,避免训练枯燥。

2)语言积累期训练

词语积累期是患者能发声但表达不连贯,家属可在家中找患者熟悉的杯子、碗、筷子、毛巾、手机、钥匙等日常物品,每次拿1件放在患者面前:家属先说出物品名称:“这是杯子”同时指着杯子,重复2次,引导患者说“你试试,这是?”如果患者说不出,家属可提示第一个音“杯…?”,鼓励患者补全,患者说对后做出表扬“对啦!这就是杯子,说得真好!”,使用积极反馈强化记忆,每次训练选5~8件物品, 每天可以换不同物品,避免重复导致疲劳,重点训练“高频使用”的物品。

3)进阶巩固期训练

进阶巩固期是患者能对话但表达不流畅,家属可利用简单的图片要求患者描述图片内容,患者指出图中的人、物:“图里有谁?”“有什么东西?”,引导描述动作“他们在做什么?”,患者说完整的话“图里有爸爸、妈妈和宝宝,他们在吃饭。”,提升患者的语言组织能力。

总之,脑梗后语言障碍的恢复是一场慢功夫,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家属的耐心、科学的方法是患者最好的康复良药,不要期待突然变好、也不要因暂时的停滞而放弃,今天患者多说出一个词,明天能多回答一个问题,都是值得庆祝的进步,每一次耐心的引导,每一次温暖的鼓励,都在帮患者一步步走出有口难言的困境,重新找回与家人顺畅沟通的幸福。如果你的家人正处于康复期,且对当前训练效果不确定,需按照患者的具体症状制定周训练计划,明确每天的训练内容、时长,提升训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