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有一些“小问题”:比如容易晕车晕船、注意力不集中、穿衣服总说不舒服、不敢走平衡木……其实这些可能不是孩子“调皮”或“娇气”而是感统失调的信号。感统失调全称“感觉统合失调”,是孩子大脑对身体各感官传来的信息处理不协调,导致行为表现异常。好在0~6岁是感统发展的关键期,通过家庭康复训练就能有效改善,无需额外报昂贵的培训班,在家利用日常物品就能操作。
1.先判断:孩子是否有“感统失调’信号?
在开始训练前,家长可以先对照以下常见表现,初步了解孩子的感统发展情况(若多项符合且持续存在,建议结合专业评估):
(1)前庭觉失调。
星车星船、容易头星;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喜欢旋转但旋转后容易摔倒;不敢玩滑梯、秋千等摇晃类游戏。
(2)本体觉失调。
动作笨拙,容易摔跤;穿脱衣服、系鞋带困难;不会跳绳、拍球,肢体协调性差;写字歪歪扭扭,握笔用力过大或过小。
2.分维度训练:4大类家庭游戏,覆盖核心感官
感统训练的核心是“让孩子在游戏中主动接受感官刺激”,以下训练游戏均使用家庭常见物品,每天15~20分钟即可,避免孩子疲劳。
(1)前庭觉训练:提升平衡与注意力前庭觉是“感官总指挥”,直接影响注意力和身体平衡,适合容易分心、星车的孩子。“小飞机”起飞:家长跪坐,让孩子趴在自己腿上,双手抓住孩子的脚踝缓慢将孩子抬起(保持身体水平),左右轻轻摇晃,或顺时针、逆时针缓慢旋转(每次旋僖转不超过3圈,避免孩子头晕)。每天3~5组,每组1分钟,能刺激前庭神经增强平衡感。沙发靠垫“平衡木”:将3~4个沙发靠垫并排放在地上(间距10厘米左右),让孩子双脚踩在靠垫上行走,双手可以张开保持態李平衡,家长在旁保护。
(2)本体觉训练:增强肢体协调与力量
本体觉失调的孩子常表现为动作笨拙、穿脱衣物困难,通过力量和协调性训练能有效改善。“袜子配对”大挑战:将家里的袜子打乱,让孩子坐在地上,尝试将相同图案,颜色的袜子配对,并用双手将袜子卷成“小圆柱”。这个过程能锻炼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和本体觉,同时培养专注力。“爬爬乐”钻山洞:用家里的被子搭成“山洞”(将被子两端搭在沙发或椅子上,形成拱形),让孩子手脚着地爬过“山洞”。也可以在“山洞”里放几个玩具,让孩子爬过去时捡起玩具,增加趣味性。
(3)视觉/听觉训练:提升感官反应与专注力
视觉、听觉失调的孩子容易出现看书漏字、对声音无反应的情况,通过针对性游戏能改善感官接收能力。“找不同”图片游戏:打印两张相似的卡通图片(如一张有3只兔子,一张有2只兔子,或兔子的衣服颜色不同),让孩子坐在桌前,找出两张图片的不同之处。若孩子年龄小,可选择差异明显的图片(如有无帽子、有无眼镜),逐渐增加难度。每天玩1~2次,每次5分钟,能提升孩子的视觉辨别能力。“声音猜猜猜”:家长蒙住孩子的眼睛,在房间里制造不同的声音(如敲杯子、撕纸巾、开关门),让孩子猜“这是什么声音”。也可以用手机播放动物叫声、交通工具声音,让孩子识别。这个游戏能锻炼孩子的听觉注意力和反应能力,每天玩3~5组,每组3分钟即可。3.训练注意事项:安全第一,循序渐进避免强迫,尊重孩子感受:感统训练的核心是“自愿参与”,若孩子对某个游戏表现出抗拒(如哭闹、逃跑),不要强迫孩子蠆≧助继续,可换一个更简单的游戏,或第二天潯退再尝试。比如孩子讨厌“米缸寻宝”可先从“触觉按摩”开始,逐步建立孩子的接受度。
感统失调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家长的及时发现和科学干预。通过有趣的家庭游戏,不仅能帮助孩子改善感统问题,还能增进亲孱子关系,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从今天开始,就和孩子一起玩起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