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星期一
全麻、局麻怎么选?看完这篇再也不慌

2025-08-08

期次:32期版号:31作者:王义兴温江区人民医院 599次浏览[发表证书]

1.麻醉并不只有“全麻”和“局麻”

常见的麻醉主要有两大类:

1)全身麻醉是让人进入“可控的睡眠”,在药物作用下失去意识与痛觉,医生通过气管插管或喉罩维持呼吸,常用于胸腹、脑部等大型手术。(2)局部麻醉则是让身体某个部位失去痛觉,但意识清醒,比如拔牙、剖宫产、四肢手术。它包括表面麻醉、神经阻滞麻醉、脊麻和硬膜外麻醉等。

2.全麻的优缺点

全麻最大的优点是彻底无痛、患者完全放松,适合范围大、时间长、创伤深的手术,也能减少紧张与恐惧。但也有一些小问题,比如术后短暂的咽喉不适、恶心、嗜睡等,极少数人会出现药物过敏或呼吸抑制。不过随着监测设备和药物改进,全麻的安全性已非常高,严重意外的几率低于十万分之一。

3.局麻的优缺点

局麻让人“清醒但不疼”,常用于局部或中小型手术。它的好处是清醒、恢复快、风险低,术后可以很快下床活动,尤其适合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但局麻也有局限,范围较小,药效有限,如果手术时间过长或操作范围扩大,可能需要追加药量或改为全麻。

4.选择哪种麻醉方式?

麻醉方式的选择,要综合手术类型、身体状况和心理因素:小创口或表浅手术多用局麻;剖宫产、下肢手术多采用脊麻或硬膜外麻;胸腔、腹腔、脑部等手术一般需全麻;儿童或无法配合的患者也多选择全麻。

此外,焦虑严重、恐惧手术的人,全麻更能减少心理压力;而身体虚弱、心肺功能差的患者,医生往往更倾向于局麻或联合麻醉。

5.麻醉医生的重要性

手术中,麻醉医生不仅仅是“打麻药”的人。他们要实时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调控药量,防止意外发生。他们常说:“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现代麻醉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群“隐身英雄”的精准判断与应急能力。

6.术前术后需配合的事项

在麻醉前,患者应如实告知病史,包括心脏病、哮喘、药物过敏等。严格遵守术前禁食禁饮,通常手术前6小时不吃饭、2小时不喝水,防止麻醉中呕吐误吸。

手术后,应听从医嘱,不急于饮食或下床,若出现明显不适要及时报告医生。

7.常见误区

有人担心“全麻太危险”,其实现代麻醉极为安全;有人以为“局麻无风险”,但剂量不当也可能导致药物中毒;也有人怕“麻醉会变笨”,但这只是一种短暂的“术 后脑雾”,多在数小时到一两天内恢复。

真正危险的麻醉,多源于术前隐瞒病史或自行服药,而不是麻醉本身。

8.麻醉的未来:更精准,更智能

如今,麻醉进入智能化时代。超声引导让局麻更精准,靶控输注系统能自动调节药量,术后镇痛泵让患者自控止痛,甚至人工智能也在参与麻醉深度监测。麻醉正在变得更安全、更舒适。

结语:选择麻醉,其实是在选择信任与安全

全麻与局麻没有绝对的优劣,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手术前,放下焦虑,相信医生,配合评估。麻醉医生会根据你的身体状况、手术需求,量身制定方案。当你在手术台上安心入睡或安静等待,背后都有一双双专业的眼睛在守护。

所以,无论全麻还是局麻,放心去面对——你并不孤单,安全始终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