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星期一
慢性肾病治疗新进展:如何延缓肾功能恶化?

2025-08-08

期次:32期版号:30作者:文招兵宜宾市第六人民医院615次浏览[发表证书]

慢性肾病隐匿性强,全球超6.7亿人受累,我国患者达1.3亿,不少人确诊时已错过最佳干预期。肾功能恶化会增加尿毒症风险,而科学干预可有效延缓进程。本文聚焦2025年治疗新进展,从药物、非药物、前沿技术等方面,解析延缓肾功能恶化的实用策略,助力守护肾脏健康。

1.全球超6.7亿人受累,早干预是关键

慢性肾病(CKD)已成为全球高发慢性病,我国患者达1.3亿,其中25%已进展至中度肾功能减退阶段,它并非“肾虚”,而是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持续3个月以上的疾病,早期常无症状,一旦出现水肿、蛋白尿等症状,往往已错过最佳干预时机。研究证实,肾功能恶化速度与血压、血糖、蛋白尿控制直接相关,AC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每下降30%,10年肾衰风险可降低1%以上。

2.药物治疗新突破:从单药到三联方案

1)精准靶向药物迭代。2025年最受关注的突破是司美格鲁肽获批肾病适应症,FLOW研究显示其可使2型糖尿病合并CKD患者的肾衰风险降低24%,肾小球滤过率(eGFR)年下降速度减缓

1.16mL/min/1.73m:,另一类明星药物非奈利酮(非甾体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更显优势,中国患者使用后肾衰风险下降43%,且肾移植、肾切除术后患者使用仍安全有效,高钾血症发生率仅7.3%。

2)三联疗法成黄金标准。最新指南推荐“ACEI/ARB+SGLT2抑制剂+非奈利酮”三联方案:ACEI/ARB类药物减少50%肾衰风险,SGLT2抑制剂使肾衰风险下降32%,三者联用可实现多靶点保护,但需每月监测血钾和eGFR。针对透析患者的高磷血症,全球首个磷吸收抑制剂盐酸替那帕诺已上市,能减少55%服药负担,血磷达标率达40~50%。

3.非药物干预:日常管理决定预后

1)饮食与运动的“双重保护”。低蛋白饮食是基础,可使肾衰风险降低36%,建议每日蛋白摄入量控制在0.6~0.8g/kg体重,同时严格限盐(每日<5g)、控磷(避免动物内脏、坚果),规律运动同样关键,力量训练能减少尿白蛋白,有氧运动可改善心肺功能,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即可获益。

2)危险因素“零容忍”。吸烟会

使CKD风险增加18%,必须严格戒除;血压需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韩国队列研究证实,血压达标者eGFR下降速度明显减慢。糖尿病患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这能同时降低肾衰和心血管死亡风险。

4.前沿技术:再生医学与可穿戴设备

1)干细胞治疗进入临床。《BMC肾脏病学期刊》2025年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可改善狼疮性肾炎患者的尿蛋白和eGFR指标,通过调节免疫反应修复肾脏损伤,但目前仍需解决靶向输送效率问题。

2)创新药物与设备研发。我国1类新药SK-08已进入临床I期,作为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活剂,它能不依赖一氧化氮改善肾脏血流,有望填补全球同类药物空白。可穿戴透析设备也在研发中,未来或取代传统透析,大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5.中医辅助:不可替代的补充作用

中成药在CKD辅助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如尿毒清颗粒(由大黄、黄芪、桑白皮等组成)可通过“通腑降浊、健脾利湿”作用,缓解患者乏力、食欲差、皮肤瘙痒

等症状,临床研究显示,每日3次,每次5g冲服,连续使用3个月,可使血肌酐水平降低15%~20%,但需遵循“辨证论治”原则,湿热证患者需联合清热利湿药物,阴虚证患者需减少大黄用量,且不能替代西药核心治疗。

中西医结合能更好控制CKD并发症:肾性贫血患者在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每周1次,皮下注射)和铁剂(如蔗糖铁)的同时,可联用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提升铁利用效率;肾性骨病患者在使用骨化三醇调节钙磷代谢时,可配合针灸(选取足三里、肾俞等穴位),缓解骨痛、肌肉无力症状。

6.结语

慢性肾病的治疗已从“对症处理”转向“主动防控”,2025年的药物突破、非药物管理理念革新及前沿技术进展,共同证实:通过规范使用三联药物、坚持科学饮食运动、定期监测肾功能,80%以上的CKD患者可延缓甚至阻止肾衰进展,避免进入透析阶段。最后需强调:定期检查尿常规、肾功能和ACR,比任何治疗都更重要,早发现、早干预,才能真正守护肾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