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星期日
颈椎病年轻化?低头族的脊柱自救指南

2025-08-08

期次:32期版号:27作者:罗海茂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717次浏览[发表证书]

996”成为常态,“葛优躺”成为姿势标配,年轻人的脖颈正经历一场静默的“革命”。数据显示,我国20~40岁人群颈椎病发病率已超25%,比十年前翻了一倍。低头刷手机、伏案敲键盘、瘫坐追剧……这些看似平常的动作,正在悄悄给脊柱套上“枷锁”。别慌!且看……

1.颈椎病的“年轻化密码”

1)解剖学视角:脆弱的“生命通道”。颈椎由7块椎骨组成,像一座精密的“桥梁”,支撑头部重量,保护脊髓神经。但它的设计存在“先天短板”:椎间盘含水量高,易退变;关节突关节呈水平位,稳定性差。当头部前倾15度,颈椎承受压力达12公斤(相当于扛着两桶桶装水);前倾60度时,压力飙升至27公斤!长期低头,椎间盘就像被反复挤压的果冻,逐渐失去弹性,引发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问题。

2)行为学视角:现代人的“颈椎杀手”。低头刷屏:每天刷手机超5小时的人群,颈椎病风险增加3倍。不良坐姿:含胸驼背、跷二郎腿,导致颈椎力学失衡。缺乏运动:久坐不动,颈部肌肉“罢工”,椎间盘压力剧增。睡眠姿势:高枕或趴睡,让颈椎在睡眠中“加班”。

2.自测:你的颈椎“亮红灯”了吗?

1)初级预警(轻度)。颈部僵硬,转动时“咔咔”响;偶尔头晕、手麻,活动后缓解;肩颈酸痛,按摩后暂时轻松。

2)中级预警(中度)。持续头痛,尤其后脑勺疼痛;手臂放射性疼痛,握力下降;睡眠质量差,易惊醒。

3)高级预警(重度)。行走不稳,像踩棉花;大小便失禁(脊髓型颈椎病);肢体无力,甚至瘫痪。

行动建议:若出现中级以上症状,立即就医!早期干预可避免手术。

3.脊柱自救:从“低头族”到“健康达人”

1)姿势管理:给颈椎“松绑”。办公姿势:电脑屏幕与眼睛平齐,肘部弯曲90度,双脚平放地面。手机使用:举至视线水平,避免长时间低头。可借助手机支架。睡眠姿势:枕头高度以一拳为宜,侧卧时枕头与肩同高。

2)运动康复:激活颈部“肌肉卫士”。 颈椎操(每日3次,每次5分钟):①缓慢仰头至极限,保持5秒,重复10次。②双手交叉放于后脑勺,轻轻向前拉头部,同时颈部向后抵抗,保持5秒,重复10次。③头部顺时针、逆时针缓慢旋转,各5圈。核心训练:平板支撑、游泳(尤其蛙泳),增强颈部支撑力。

3)物理治疗:科学缓解疼痛。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颈部,每次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牵引: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可减轻椎间盘压力。按摩:选择专业机构,避免暴力推拿导致损伤。

4)生活习惯:细节决定健康。定时休息:每工作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保暖:冬季戴围巾,避免颈部受寒。戒烟:尼古丁会加速椎间盘退变。

4.误区澄清:别让“伪科学”害了你误区一:“脖子痛=颈椎病”。真相:

颈部酸痛可能是肌肉劳损,但若伴随手麻、头晕,需警惕颈椎病。

误区二:“按摩越痛越有效”。真相:暴力按摩可能损伤神经或血管,应选择轻柔的放松手法。

误区三:“颈椎病只能手术”。真相:90%的颈椎病可通过保守治疗缓解,仅少数严重病例需手术。

5.预防胜于治疗:打造“抗颈椎病”体质

1)饮食调理:补钙+抗炎。高钙食物:牛奶、豆腐、虾皮,强健骨骼。抗炎食物:深海鱼、坚果、深色蔬菜,减轻炎症反应。

2)心理调节:压力是颈椎的“隐形杀手”。长期焦虑会导致颈部肌肉紧张,可通过冥想、深呼吸放松。

3)定期体检:早发现早干预。40岁以下人群每2年查一次颈椎X光或MRI

40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查一次。

6.结语

颈椎病的年轻化,是现代生活方式的 “副产品”。但通过科学的姿势管理、运 动康复和习惯调整,我们完全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记住:脊柱的健康,不是靠“忍”出来的,而是靠“养”出来的。从今天开始,给脖子一个“解放”的机会,让它重新挺 直腰杆,陪你走更远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