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那几天,伤口火辣辣地疼,每次上厕所都像上战场,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别担心!作为外科护士,每天照顾像您这样的术后病人是我们的日常工作。看到大家对恢复的焦虑和困惑,今天就来分享术后护理的3个核心秘诀,操作简单但效果显著,助您顺利度过恢复期,减轻痛苦,早日回归轻松生活。
1.吃得对,肠道顺,恢复快一半!
术后最怕什么?便秘和大便干硬!这绝对是伤口愈合的头号“敌人”。试想一下,费力排出硬邦邦的“石头”,对刚手术过的脆弱伤口是多大的摩擦和冲击?可能导致撕裂、出血,疼痛升级,甚至影响伤口最终愈合。因此,“吃”是术后恢复的重中之重。
(1)“水”是肠道润滑剂:别等渴了再喝水!每天把1500~2000毫升温开水当作任务均匀完成。早起一杯,餐前餐后适量,活动间隙也记得补充。温蜂蜜水、淡柠檬水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果汁、浓茶、咖啡可不能算数,它们反而可能刺激肠道或引起水分流失。充足的水分能软化粪便,让排便过程轻松不少。
(2)“蔬果粗粮”是肠道动力源:告别那些精细的白米饭、白面包吧!您的餐盘主角应该换成:富含膳食纤维的绿叶蔬菜(菠菜、油菜、西蓝花)、各种瓜茄类(冬瓜、丝瓜、茄子)、新鲜水果(火龙果、熟透的香蕉、苹果、梨)以及燕麦、糙米、玉米、红薯这类粗粮杂豆。膳食纤维就像肠道里的“小扫帚”,能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使其松软成型,刺激肠道规律蠕动,让排便变得顺畅自然。
(3)“高蛋白”是伤口修复师:伤口愈合需要大量“建筑材料”——蛋白质。鸡肉、瘦肉、鸡蛋、牛奶、豆制品(豆腐、豆浆)都是优质选择。烹饪宜清淡,蒸、煮、炖为首选,避免油炸、烧烤和辛辣刺激。早餐一个水煮蛋加杯豆浆,午餐清蒸鱼配糙米饭和焯拌菠菜,晚餐肉末豆腐羹,既营养又利于恢复。
(4)“油腻辛辣”是伤口刺激源:火锅、烧烤、炸鸡、辣椒、生姜、大蒜、白酒……术后请暂时和它们说再见。这些食物容易刺激肛门直肠血管扩张充血,加重局部水肿和疼痛,甚至诱发或加重便血。温馨提示: 术后初期排便可能仍有轻微痛感和少量血丝,这是正常现象。但若出血量明显增多(如滴血甚至喷射状)、疼痛剧烈难以忍受,或出现发热,务必立即告知医生护士!
2.排便巧,疼痛少,伤口愈合好!
(1)建立“排便生物钟”:建立并严格遵循每日相对固定的排便时间(如早餐后30~60分钟)至关重要,这有助于训练肠道的规律蠕动节律,显著降低术后初段便秘的风险。其科学依据在于巧妙利用“胃结肠反射”,即食物进入胃部后,会反射性地刺激结肠产生强烈的集团蠕动,推动肠内容物向直肠移动,此刻尝试排便往往事半功倍,更省力、更顺畅。一旦感知到明确的便意,务必立即响应,切勿刻意抑制!这在术后恢复初期尤为关键。拖延排便会导致粪便在结肠内滞留时间延长,肠道持续重吸收其中的水分,粪便因而变得干结、坚硬。不仅后续排出会更加困难费力,而且排出干硬粪块本身就可能刺激或压迫伤口,诱发疼痛、出血,甚至增加伤口裂开的潜在风险。
(2)“便前”准备,放松为先:走进卫生间,别急着用力。先做几次深慢呼吸,帮助放松紧张的肛门括约肌。可以在脚下放一个小矮凳,排便时踩在上面,这种膝盖稍高于髋部的姿势能让直肠角度更直,排便更省力,也更利于完全排空。特别提醒:避免在马桶上玩手机或看书!久坐久蹲会增加肛周血管压力,导致水肿甚至诱发出血,控制在5~8分钟内最佳。
(3)“便时”发力,讲究技巧:当出现明确便意时,请采用科学的排便技巧以保护手术区域:在坐位上保持身体略向前倾,尝试缓慢、稳定地向盆底及下腹部发力。关键是要感受一种深层的、持续的“推”送感,而非短暂爆发性的“挤”压。想象吹灭一排生日蜡烛时,您需要调动膈肌下沉并配合腹肌收缩,产生平稳持久的气流。
这种发力能均匀分散压力,最大程度减轻伤口负担。绝对避免在排便不畅时屏住呼吸、脸憋得通红、脖子青筋暴露地“猛用力”,这种爆发式的力量对伤口冲击巨大,极易引起疼痛、出血甚至撕裂。如果感觉排便困难,千万别硬撑!及时停止,喝点温水,稍作活动,等有更强便意时再尝试,或寻求护士帮助。
(4)“便后”清洁,温柔至上:排便完毕,清洁是关键一步。强烈推荐使用智能马桶盖的温水冲洗功能,水流温和,清洁彻底,避免摩擦。若条件有限,可用柔软的湿厕纸或温水沾湿的干净纱布/棉球轻轻蘸拭肛门周围,方向由前向后,避免反复用力擦拭。清洁后用干净的软毛巾或纸巾轻轻吸干水分,保持肛周皮肤干爽。避免使用普通干厕纸用力擦拭!摩擦会刺激娇嫩的伤口和皮肤。清洁后若有医嘱,及时涂抹药膏。重要观察:便后看一眼,留意粪便性状和手纸、便器上是否有异常出血量。如有疑问,立刻记录或拍照,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3.伤口护,细节足,舒适恢复稳!
(1)温水坐浴:坐浴是促进肛门术后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肿胀、保持创面清洁、促进愈合非常有效的方法。方法:准备一个干净、大小合适的专用盆(或购买坐浴盆架在坐便器上更方便),倒入约38~40℃的温开水(感觉温热不烫手),水量以完全漫过肛门为宜。无需额外添加高锰酸钾、盐、药水等(除非医生特殊要求),清水即可。每天大便后以及睡前各坐浴一次,每次10~15分钟为宜。坐浴后,用干净、柔软的毛巾轻轻吸干多余水分(切忌用力擦!)。坐浴时身心放松,可以听听舒缓的音乐。注意:水温过热会烫伤,坐浴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水肿加重。若坐浴后不适感反而加重,请暂停并咨询医护人员。
(2)活动休息:术后24小时内:术后早期,为确保创口有效愈合并避免因不当活动引发新发出血或影响已形成凝血块的稳固性,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严格卧床休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体位变动和下床活动。然而,必须认识到,绝对静止不动亦潜藏风险,尤其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在保证伤口区域不受牵拉、压迫的前提下,可在专业护士的严格指导和监护下,于床上进行安全性高的活动。这主要包括:有规律地自主翻身;以及下肢的被动或主动踝泵运动及膝关节的缓慢、小幅屈伸。这些动作能有效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显著降低血流淤滞导致血栓形成的风险。务必遵循医嘱,任何活动均以不引起伤口疼痛或渗血为基本原则,如感到不适或观察到异常情况需立即停止并告知医护人员。
24小时后:鼓励尽早下床在床边或室内缓步行走。早期活动有助于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改善血液循环,利于消肿和伤口恢复。记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八字方针。从床边站立开始,慢慢过渡到扶床走动,再到室内自由行走。每次活动时间不宜过长,感到轻微疲劳即可休息。避免久坐、久站、提重物、剧烈咳嗽、用力打喷嚏等增加腹压的行为。如果咳嗽或打喷嚏难以避免,尝试在发生前用手轻轻按压住肛门伤口部位,提供支撑,减轻冲击。休息时可选择侧卧位,避免长时间平躺压迫伤口。坐时可使用中间带孔的专用痔疮垫圈,减轻局部压力。
(3)贴身呵护:选择宽松、纯棉、透气的内裤,并及时更换。紧身裤、化纤内裤会摩擦刺激伤口,影响透气,增加不适感和感染风险。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减少感染机会。术后初期可能会有少量渗血渗液,及时用无菌纱布或清洁棉垫轻轻覆盖吸附,污染后立即更换。观察重点:留意伤口敷料情况、疼痛变化、肛周皮肤、体温。出现这些异常信号需警惕感染或出血,务必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总之,痔疮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术后护理做得好,才能真正告别烦恼!记住这三招核心:吃得对让肠道顺、排便巧避免伤口伤、伤口护注意细节清。把这些实实在在的方法融入每天的生活里,疼痛会一天天减轻,伤口也会稳稳当当地愈合。恢复期间遇到任何拿不准的情况,比如出血多了、疼得厉害或者发烧了,千万别忍着,随时告诉我们护士或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