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生命在母体中悄然孕育,每一位准父母都满怀期待。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如同“蝴蝶”般重要的器官——甲状腺,却常常被忽视。甲状腺虽小,却犹如一只振翅欲飞的蝴蝶,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就像隐藏的警报,若不被重视,可能会给母婴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1.为什么妊娠期甲状腺容易“出问题”?
孕期甲状腺的变化并非身体“失灵”,而是为适应胎儿发育的自然调整,但这会使甲状腺负担显著加重。主要原因包括:
(1)需求激增:孕早期(约前12周)胎儿甲状腺尚未发育,其大脑与神经发育完全依赖母体甲状腺激素,导致母体甲状腺负荷大幅增加。(2)激素干扰:胎盘分泌的hCG结构与促甲状腺激素(TSH)相似,会刺激甲状腺过度生产激素,可能暂时抑制TSH水平,形成“假性甲亢”。(3)碘消耗增加:孕期肾脏排碘增多,且需分流部分碘供胎儿使用,使孕妇每日碘需求
量增加约50%。若摄入不足,易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原料缺乏。
这些生理改变使原有甲状腺隐患更易显现,也可能诱发新的问题
2.常见的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及对母婴的影响
妊娠期甲状腺疾病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以及其他相关问题。
(1)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指甲状腺无法生产足够的激素满足母婴需求。母亲可能出现乏力、畏寒、便秘、体重异常增加及记忆力下降,并面临妊娠高血压、贫血和产后出血风险。对胎儿而言,早孕期甲减会直接影响大脑发育,可能导致智力受损和神经运动发育迟缓,同时增加流产、早产、低出生体重甚至死胎的风险。(2)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多为格雷夫斯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母亲常见症状包括心悸、怕热、多汗、食欲亢进而体重不增、焦虑和手抖。若控制不佳,可引发妊娠高血压、心衰、甲状腺危象及早产。母体的甲状腺刺激抗体(TRAb)可通过胎盘导
致胎儿或新生儿甲亢,表现为心动过速、生长受限、早产等严重后果。(3)其他问题。甲状腺自身抗体(如TPOAb)阳性提示甲状腺处于“亚健康”的免疫攻击状态,此类孕妇未来发生临床/亚临床甲减、流产或早产的风险显著增高。部分女性产后一年内可能发生“产后甲状腺炎”,常先出现甲亢随后转为甲减,多数可自行恢复,有自身免疫病史者风险更高。
3.筛查与诊断:早发现是关键
鉴于妊娠期甲状腺疾病隐匿且危害大,早期筛查至关重要。建议所有女性在备孕或首次产检时进行筛查。核心指标是抽血检测促甲状腺激素(TSH),若结果异常,需进一步检查FT4、FT3、TPOAb、TRAb等。需特别注意,孕期TSH正常范围与普通人不同,且按孕周(早、中、晚)各有特定标准,务必由医生根据孕期专用标准专业解读,切勿自行判断。
4.治疗与管理:为母婴安全保驾护航
一旦确诊妊娠期甲状腺疾病,无需过度焦虑,绝大多数通过规范管理可安全控制。
(1)甲减治疗:核心是补充左甲状
腺素(如优甲乐),该药与人体自身激素完全相同,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胎儿安全。治疗目标为将TSH尽快控制在孕期特定范围内。需每4~6周复查甲功,以便精准调药,产后药量通常需减少。(2)甲亢治疗:主要采用抗甲状腺药物(ATD),如丙硫氧嘧啶(PTU)和甲巯咪唑(MMI),孕早期首选PTU,中晚期可换用MMI。目标是以最小有效剂量将FT4维持在正常上限或略高,需密切监测以避免影响胎儿。严禁放射性碘治疗,手术仅在极特殊情况考虑。(3)碘营养:孕妇及乳母每日推荐碘摄入量为250μg。建议食用碘盐并每周1~2次进食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不建议盲目补碘,除非医生明确建议。
总之,妊娠期甲状腺疾病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每一位准妈妈都应该关注自己的甲状腺功能,如同重视“蝴蝶”的警报。通过定期筛查、合理治疗和科学保健,让我们能够顺利迎接新生命的到来,为宝宝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希望每一位孕妇都能在孕期保持健康,让新生命在充满爱和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