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感觉肩痛时是否引起了注意?穿衣时发现手臂伸不到背后,梳头时手无法举过头顶,甚至引发阵阵剧痛——这种疼痛常在夜间加重,影响睡眠,甚至让人无法入睡。如果你正经历这些,大概率是被“肩周炎”这个大名鼎鼎的疾病缠上了。很多人认为,肩痛只是小问题,活动不好硬抗一下就能恢复,并未给予足够重视;还有人害怕到医院就要打封闭针、做手术,自己预设了“疾病难治”的印象,导致肩周炎未及时治疗,以至于后期肩关节活动度越来越差,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但现代康复医学已有更科学、更轻松的解决方案。下面揭秘一种“1+1>2”的黄金搭档——超短波物理治疗与个体化康复训练。
1.什么是“肩周炎”?认识这个“50岁肩痛杀手”
“肩周炎”,又称“冻结肩”“肩关节周围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肩关节疾患。好发于50岁左右,故又被称为“五十肩”,属于中医学中“漏肩风”范畴,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左侧多于右侧,常因肩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急慢性损伤及退行性病变,引发无菌性炎症所致。
2.肩周炎发展三阶段:你的肩膀在经历哪个时期?
(1)疼痛期。此期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疼痛逐渐加重,夜间疼痛明显,有时夜间会痛醒,甚至因疼痛难以入睡。疼痛期持续时间较长,可达2~9个月,疼痛反复发作。
(2)冻结期。此期疼痛逐渐减轻,但肩关节活动受限、僵硬明显。因活动时诱发疼痛,患者更不愿活动肩关节,导致粘连加重,出现穿衣、梳头、解内衣、摸背等动作无法完成,此期可持续4~12个月。
(3)解冻期(恢复期)。经过针灸、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肩关节活动度逐渐恢复。需要注意的是,三个分期不是完全区分开,临床上就诊患者常以严重疼痛及肩部活动受限就诊,若冻结期时间长,肩部未得到正常的锻炼,可出现肩部肌肉萎缩,患肩侧上肢无力等表现。
3.超短波:看不见的“深层加热器”如何破冰?
超短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可透过皮肤和肌肉在人体内部产生“内生热”反应,起到消炎消肿、缓解疼痛、松弛肌肉、加速修复等作用。治疗过程无痛,仅有微微发热感,十分舒适。不过并非所有人都适宜,需避免以下情况以免病情加重或引发安全风险:
(1)特殊部位:如眼部、心脏、生殖器官;
(2)特殊疾病状态:如急性感染期、出血倾向疾病、恶性肿瘤、皮肤破损或坏死;
(3)对高频过敏者;
(4)身体有金属内固定者。治疗参数:由康复医师操作,将2个电极头(20cm×15cm)对置于肩关节前后,间隙1cm,微热量治疗15分钟/次(频率40.68MHz,输出功率200W)。
4.居家康复三招:自己动手“松绑”僵硬肩膀
当超短波消除深层炎症(“化冰”)后,康复锻炼就是关键的“松绑”环节。通过科学运动主动拉开粘连组织,恢复肩
关节活动度。以下三个动作简单易学,在家就能练:
(1)钟摆运动:弯腰让患侧手臂自然下垂,以肩部为中心做顺时针/逆时针摆动(如钟摆晃动)。摆动幅度从小到大,10~15次/组,3~4组/天。
(2)爬墙运动:侧对墙站立,患侧手沿墙面缓慢向上“攀爬”,最高点停留3~5秒后放下。10~15次/组,3~4组/天。
(3)毛巾操:双手背后握住毛巾两端,健手向上牵拉带动患手提升,最高点保持3~5秒。5~6/次组,3~4组/天。
5.黄金搭档为何“1+1>2”?
超短波起到消炎止痛、缓解痉挛的作用,为康复训练扫清疼痛障碍;康复训练则通过主动拉开粘连组织恢复活动度,二者相辅相成——前者“化冰”、后者“松绑”,共同促进康复。
6.总结
面对肩周炎,无需硬抗,超短波联合康复训练是现代康复医学推荐的治疗方案。只要科学应对,“冻结”的肩膀一定能重新“解冻”,恢复肩关节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