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星期日
中期引产需谨慎!术后护理要点要牢记于心

2025-08-08

期次:32期版号:8作者:冯兰连博白县妇幼保健院 836次浏览[发表证书]

中期引产是指妊娠14~28周因医学原因或其他特殊情况终止妊娠的手术,相较于早期人工流产,其对女性身体的损伤更大。此时胎儿已初步成形,子宫增大明显,手术过程中子宫收缩、宫颈扩张等环节对生殖系统的刺激更强烈,术后恢复也需要更细致的护理。若护理不当,可能引发感染、出血、子宫复旧不良等并发症,甚至影响未来生育。因此,中期引产后的护理绝非“小事”,掌握关键要点,才能为身体修复筑牢防线。

1.术后出血与感染防控:守住恢复的第一道关

中期引产后,子宫需要通过收缩排出宫腔内的残留组织,同时关闭血窦以止血,这一过程中会出现类似“产后恶露”的阴道出血,正常情况下出血量应逐渐减少,颜色从鲜红色转为淡红色,最终变为淡黄色,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周。护理的核心是密切观察出血情况,若发现出血量突然增多(超过月经量)、持续鲜红色且伴有大量血块,或出血时间超过2周仍未减少,需立即就医。

感染是中期引产后另一需重点防范的风险。手术过程中宫颈口扩张、宫腔与外界短暂相通,术后身体免疫力下降,若卫生护理不当,病原体易通过阴道上行感染宫腔,引发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日常需注意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无需冲洗阴道,以免破坏菌群平衡),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并勤换勤洗,换下的内裤需用开水烫洗后阳光下暴晒杀菌。术后1个月内绝对禁止性生活、盆浴、游泳,避免污水或精液进入阴道引发感染;同时需观察是否出现发热(体温超过38)、下腹持续疼痛、阴道分泌物异味等症状,一旦出现,需及时就医检查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

2.子宫复旧与身体调理:从内到外促进恢复

中期引产时子宫已增大至拳头甚至更大,术后子宫需要逐渐收缩至未孕状态,这一“复旧”过程直接影响身体恢复速度。护理中可通过合理措施辅助子宫收缩:术后当天可在医生允许下适当卧床休息,第二天开始进行缓慢散步(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适度活动能促进子宫收缩和恶露排出,但需避免弯腰搬重物、长时间站立或剧烈运动,以防腹压增加影响子宫恢复。部分女性术后可能出现下腹坠胀感,可在医生指导下用热水袋热敷下腹部,通过温热刺激缓解子宫收缩带来的不适,但若疼痛剧烈或持续加重,需排查是否存在感染或宫腔残留。

饮食调理则需兼顾“补养”与“易消化”,为身体修复提供营养支持的同时,避免加重肠胃负担。术后1~3天以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如小米粥、蔬菜汤、蒸蛋羹,既能补充能量,又能减少肠胃刺激;随后逐渐增加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制品、奶制品,搭配新鲜蔬菜和水果,帮助修复子宫内膜、补充气血,需注意将食材做得软烂,避免油炸、辛辣、生冷食物,以防引发肠胃不适或刺激子宫收缩。此外,术后需保证充足睡眠,每天休息时间不少于8小时,避免熬夜,让身体在安静的状态下逐步恢复免疫力,这也是促进子宫复旧的重要辅助。

3.心理疏导与远期健康:不可忽视的“隐形护理”

心理护理需从“接纳情绪”开始:允许自己出现负面感受,不必强迫“快速振作”,可通过与信任的家人、朋友倾诉,或写日记记录心情等方式释放情绪;若情绪持续低落超过2周,对日常饮食、睡眠造成影响,需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通过专业疏导缓解心理压力。同时,术后的远期健康管理也需提前规划,尤其要重视避孕与复查。引产后子宫内膜需要4~6周才能基本修复,在此期间需严格避孕,避免短期内再次怀孕,子宫尚未完全恢复时妊娠,可能增加流产、胎盘异常等风险。建议术后1个月复查时与医生沟通适合的避孕方式,如避孕套、短效避孕药(需排除用药禁忌)等。此外,术后1个月需按时复查,通过B超检查子宫恢复情况、是否有宫腔残留,同时检查宫颈、阴道是否存在感染迹象;若计划再次怀孕,建议在引产后6个月以上再备孕,备孕前可进行孕前检查,确保身体处于适合妊娠的状态,这也是对远期健康负责的重要体现。

结束语

中期引产的术后护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关注出血、感染等显性风险,也需要重视子宫复旧、心理调节等隐性细节。每一个护理要点的落实,都是在为身体的恢复“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