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星期日
急诊常见三种病情,家属配合越及时越重要

2025-08-08

期次:32期版号:7作者:牟娟郫都区安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736次浏览[发表证书]

在急诊室,一分一秒都可能决定生死走向。突发胸痛、急性呼吸困难、高热惊厥等常见病情,若延误处理,将带来不可逆的伤害。

然而,医生的高效施救离不开家属的迅速配合。面对突发状况,家属如果能在第一时间提供关键病史、协助完成基础检查、理解并支持紧急处置措施,不仅能缩短诊疗时间,更可能挽救患者生命。了解这些关键时刻“家属该做什么”,是每位家庭成员都应具备的医学常识。掌握越多,风险越小。

1.急诊高发三类病情:快识别、快处理是关键

急诊科是应对突发重症的第一线,其中有三类病情尤为常见且危险性高,分别是急性胸痛、呼吸困难和抽搐昏迷。这些病情多起病急骤、变化迅速,若不能及时识别和处理,极易发展为危及生命的状态。家属在第一时间是否能意识到异常、快速反应,对患者能否安全送达医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掌握这三类病情的基本表现,对于提高抢救效率、争取治疗时 机具有重要意义。

急性胸痛可能是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致命疾病的早期信号。表现为突然出现的胸口压榨感、闷痛、向左肩或背部放射痛,伴随出汗、恶心、憋气等症状。呼吸困难则可能见于哮喘急性发作、心源性肺水肿或重度肺炎,表现为明显气促、张口呼吸、不能平卧、口唇发绀等,严重时甚至不能说话。抽搐昏迷则多由高热惊厥、癫痫发作、低血糖或脑血管病引起,表现为四肢抽动、意识不清、眼睛上翻、呼之不应等。面对这些表现,家属切勿慌乱,应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避免自行搬动或耽误病情。

在等候急救或送医途中,家属可根据症状采取简单急救措施,如患者昏迷但呼吸心跳尚存,应将其侧卧防止误吸;有胸痛者避免活动,尽量让其平卧休息;有呼吸困难者保持坐位、保持通风。到院后,尽可能准确向医生提供发病经过、既往病史、用药情况等信息,协助完成初步检查和评估,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间。越是紧急的情况,越需要家属冷静、快速、有 效地配合,这不仅是对患者的负责,也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一步。

2.家属及时配合的五大关键环节

在急诊过程中,家属的及时配合往往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障。从患者进入医院那一刻起,医护人员需要尽快了解病情,而这往往依赖家属提供的第一手信息。是否有基础疾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发病多长时间?是否出现过类似症状?这些信息对医生判断病因、制定抢救方案有直接帮助。尤其是在患者意识不清、无法表达的情况下,家属的陈述就是医生“看病”的眼睛。信息越准确、越详细,诊疗效率就越高。

病情判断阶段,家属的观察力也十分关键。很多患者在医院等待过程中可能出现病情波动,如突然呼吸加重、意识模糊、出现抽搐等表现,医护人员不可能时时守在床边,家属能否及时发现异常并告知,对病情是否能及时处置起着决定性作用。此外,在诊疗过程中,家属需要全程参与配合急救指令,比如协助抬运患者、准备文件、签署知情同意书等。有些检查和治 疗需在短时间内完成,若因家属犹豫拖延,将可能错失最佳干预时机。

进入观察与治疗阶段后,家属的持续配合依然关键。患者可能需密切监护或转入重症监护室,家属应理解医护安排,避免干预治疗。同时要协助护士完成生命体征观察、体位调整和心理安抚等工作。病情稳定后,还需配合医生做好后续护理。家属在整个急诊流程中并非“旁观者”,而是“协同救治者”,每一个细致配合的举动,都是在为患者争取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机会。

结语

急诊是与时间赛跑的战场,而家属的快速反应与积极配合,是守护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一环。无论是识别高危病情、提供关键信息,还是配合急救措施、参与后续照护,每一步都可能影响最终结局。掌握基础急救常识,了解常见危重症的表现,学会在关键时刻沉着应对,是每位家庭成员应尽的责任。在生命的十字路口,家属的每一次及时配合,都是为患者争取生的机会、为家庭守住希望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