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星期日
早产儿体重增长慢?可能是这些护理细节没做好

2025-08-08

期次:32期版号:3作者:周博兰玉林市博白县妇幼保健院 869次浏览[发表证书]

早产儿就像提前绽放的花苞,带着对世界的懵懂降临,却比足月儿更需要细致的呵护。体重增长是早产儿健康的“晴雨表”,医生常说“追赶性增长”是他们追赶足月儿的关键,可不少家长却在这件事上犯了难:明明喂得勤,宝宝体重却总涨得慢,甚至出现“停滞”。其实很多时候,问题不在于“喂了多少”,而在于护理中的细节是否踩对了节奏。

1.喂养:不只是“多喂”,更要“喂对”对早产儿来说,“喂对”比“喂多”

更重要。早产儿的肠胃消化能力弱、胃容量小,哪怕是足月儿的喂养方式,都可能让他们“消化不动”。比如喂奶量的把控,有的家长见宝宝吃完还哭闹,就忍不住多加10毫升奶,可早产儿的胃黏膜娇嫩,过量喂养会引发吐奶、腹胀,反而让营养没被吸收就排出,体重自然难增长。

喂奶的“时机”也藏着学问。早产儿的饥饿信号比足月儿更隐晦,不一定会大声哭闹,可能只是嘴巴做吸吮动作、手脚轻微扭动。若等宝宝哭得厉害再喂,他们可能因情绪激动吞进太多空气,吃奶时容易呛咳,吃进去的奶量也打了折扣。另外,喂奶时最好让宝宝处于30度左右的倾斜状态,头部稍高,这样能减少奶液反流。

还有奶粉的选择与冲调。早产儿需要更高密度的营养,普通婴儿奶粉的营养浓度可能满足不了需求,需在医生指导下用早产儿专用奶粉,这类奶粉的蛋白质、钙等营养配比更贴合早产儿需求。但冲调时不能“私自加量”,有的家长觉得“浓点更有营养”,却不知浓度过高会加重宝宝肾脏负担,反而影响消化吸收。按说明精准冲调,再配合少量多次的喂养节奏,才能让营养真正“被接住”。

2.环境:温度与安静,藏着“增重助力”

早产儿的体温调节能力差,环境温度不合适,身体会消耗额外能量来维持体温,自然没多余力气长体重。正常足月儿适宜的室温是22~24,但早产儿往往需要24~26,体重越轻、胎龄越小,对温度要求越高。有的家长担心宝宝着凉,把室温升到28℃以上,反而让宝宝出汗多、水分流失快,吃奶量没增加,体重却因脱水“不增反降”;若室温低于22,宝宝手脚冰凉,身体不停“产热”,热量都用在了保暖上,怎么能长肉?

除了温度,环境的“安静度”也影响早产儿体重。早产儿的神经系统没发育成熟,容易被外界声音惊扰:比如家里人说话声音大、电器持续作响,都会让宝宝频繁惊醒。睡眠是早产儿长体重的“黄金时间”,深度睡眠时,身体会分泌生长激素,若宝宝总在浅睡眠中被吵醒,睡眠时长不足,生长激素分泌少,体重增长自然滞后。有的家长觉得“宝宝醒着时多逗逗好”,却不知早产儿每天需要18~20小时睡眠,过度逗弄反而打乱了他们的作息,间接影响了体重。

湿度也别忽略。室内湿度低于50%时,空气干燥,早产儿的呼吸道黏膜容易受损,可能引发咳嗽、鼻塞,吃奶时呼吸不畅,就会减少吃奶量;湿度高于70%又容易滋生细菌,增加宝宝生病风险。把湿度维持在55%~65%,再配上柔软的包被,宝宝在舒适的环境里少消耗、多休息,体重才能增长

3.消化护理:别让“小毛病”拖慢增重节奏

早产儿的肠胃敏感,一点“小波动”都可能影响营养吸收,比如腹胀,早产儿的肠道蠕动弱,吃奶时吞进空气、奶粉冲调时泡沫多,都可能让肠道积气,宝宝肚子胀得鼓鼓的,自然没胃口吃奶。长期腹胀会让宝宝食欲越来越差,形成“吃得少→营养不足→体重增长慢”的循环。

还有便秘。早产儿若3天以上没排便,大便干硬,说明肠道消化不畅,营养在肠道停留时间过长,不仅吸收不完全,还可能让宝宝因腹部不适拒绝吃奶。这时不能硬等,可在医生指导下顺时针轻揉宝宝腹部(每次5~10分钟),或适当补充益生菌(需遵医嘱),帮肠道恢复蠕动。

另外,要警惕“隐性吐奶”。早产儿吐奶不一定是大口喷出,也可能是“悄悄反流”。奶液从胃里反流到食道,宝宝没哭闹,但会因食道受刺激减少吃奶量。喂完奶后别马上放平宝宝,应竖着抱20~30分钟,轻轻拍背帮他排出空气;躺下时让上半身稍垫高,减少反流。

结束语

早产儿的体重增长,从来不是“喂够量”就能解决的事,而是喂养、环境、消化护理等细节的“合力结果”。他们的身体就像精密的小仪器,需要家长用更细致的观察去调试:喂奶时留意宝宝的吞咽节奏,环境里把控好温湿度,消化时关注腹胀、排便等情况,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恰恰是帮他们积攒体重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