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后注意事项有哪些?

作者:黄文领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介入医学部发布时间:2023-12-15 15:49:375654次浏览[发表证书]

外周血管是指除心血管和脑血管以外通往胸腹盆腔脏器、以及躯干、四肢的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多用于急性动脉栓塞、急性动脉出血、急性血管炎等疾病的治疗,而在治疗后,也需要多加注意,保证自身的恢复良好。下面就由笔者来为大家介绍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吧!

1.什么是外周血管介入手术?

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导管或微创手术等方式,将医疗器械引入人体内部,对病变部位进行治疗的方法。介入治疗可以针对不同的疾病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血管介入治疗、肿瘤介入治疗等。由于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显著等特点,因此在临床医学中被广泛应用。

2.外周血管介入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哪些不良反应?

1)发热:介入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的症状,出现这种症状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组织的缺血性坏死吸收或者继发性感染。体温一般不会很高,多数患者维持在38℃左右,嘱咐患者多饮用热水即可以得到缓解;

2)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术后立即出现的恶心、呕吐、腹部疼痛等反应,迟发性反应包括弥漫性胃炎、应激性溃疡和消化道出血。对于急性期反应,治疗前,即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性止吐药物使用,并且不同类型的患者,需要针对不同原因进行药物选择;

3)腹胀、腹痛:介入治疗术后的腹胀、腹痛主要是由于肿瘤组织栓塞坏死,周围出现水肿,肝脏的体积增大,牵拉肝脏包膜所引起的。

3.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后,有什么注意事项?

1)注意监测:患者返室后测量血压,持续心电监测24小时,密切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皮肤温度情况,卧床期间应做好生活护理。术后当日记录24小时出入量。定时检查穿刺部位伤口情况,根据需要遵医嘱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注意休息:术后应卧床休息24小时,术侧下肢应禁止活动6小时,严禁弯曲。严密观察术侧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的变化,严防血栓形成。根据手术用药情况,观察肾功能变化,遵医嘱多喝水。当自身疼痛不能忍受时,需要尽快告知医务人员,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3)治疗后不可用力过度,不得手提重物或从事重体力劳动,注意劳逸结合,术后在医嘱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地进行有氧运动,增强体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4)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血及血肿。肢体有无疼痛麻木等情况,皮肤的色泽、温度,远端血管的搏动情况;

5)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地深呼吸,与家人或朋友谈心,正视自身的疾病,并有战胜它的信心,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帮助病情更快恢复;

6)患者在进行介入治疗之后,仍然需要应用改善心肌供血的药物,如使用抗血小板类药物以预防血栓形成、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改善心肌供血等,在用药期间,患者需要根据医嘱,按时按量地服用,保证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7)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术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8)术后多饮用温开水,不喝咖啡、浓茶,并定期前往医院接受复查。

4.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的饮食

1)给予患者高蛋白饮食;

2)适当予以患者高热量的食物;

3)多补充维生素;

4)多吃健脾和胃的水果;

5)戒烟戒酒。

总而言之,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优质治疗方案,在术后患者需要保持规范的生活习惯,多休息,多吃蔬菜与水果,放松心情,合理用药,定期复查,就能使自身更快恢复健康,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