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对妊娠期高血压进行有效的监测与护理,是保障母婴安全的关键环节。准妈妈们都应深入了解相关知识,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确保孕期平稳度过。
监测:时刻警惕病情变化
1.血压监测:这是妊娠期高血压监测的核心内容。孕妇应每天在相同时间、相同体位下测量血压。可使用电子血压计,测量前需安静休息5-10分钟,避免情绪激动、运动等因素干扰。一般建议每天测量2-3次,分别在早晨起床后、下午及晚上睡前,并做好记录。如果发现血压持续升高或波动较大,应及时告知医生。例如,若连续几次测量收缩压都在150mmHg以上或舒张压在95mmHg以上,就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2.尿蛋白监测:留取24小时尿液进行尿蛋白定量检测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孕妇需要准备一个清洁的容器,从早晨第一次排尿开始,收集此后24小时内的所有尿液,并准确记录总尿量。然后取适量尿液送检。此外,每次产检时还会进行尿常规检查,通过尿蛋白定性(+-++++)来初步筛查。若尿蛋白含量逐渐增加,提示病情可能在进展。
3.症状监测:孕妇及其家属要密切留意身体的各种症状。如是否出现头痛、眼花、胸闷、恶心、呕吐等不适。头痛通常表现为前额部或枕部的持续性疼痛,程度可轻可重;眼花可能是看东西模糊不清或眼前有闪光点。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可能是子痫前期的表现,应立即就医。同时,还要注意观察下肢水肿情况,正常的孕期水肿多在休息后减轻或消失,若水肿严重且呈凹陷性,从下肢逐渐蔓延至全身,也可能与病情加重有关。
护理方法:全方位呵护母婴健康
1.休息与体位:保证充足的休息对控制血压非常重要。孕妇应每天保证8-10小时的睡眠时间,可采取左侧卧位休息。左侧卧位能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的压迫,增加回心血量,改善子宫胎盘的血液灌注。可在孕妇腰部、背部、腹部等放置软枕,以提高舒适度,帮助其保持左侧卧位。
2.饮食护理:遵循低盐、高蛋白、高钙、高钾的饮食原则。减少食盐的摄入,每天不超过6g,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咸菜、咸肉等高盐食物。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有助于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减轻水肿。多吃富含钙、钾的食物,如牛奶、酸奶、香蕉、橙子等,钙和钾对血压的控制有一定益处。同时,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蔬菜和水果,以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预防便秘,因为便秘时用力排便会使腹压升高,进而影响血压。
3.心理护理: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往往会因为担心自身健康和胎儿安危而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又会进一步导致血压升高,形成恶性循环。护理人员和家属应给予孕妇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4.药物护理:如果血压控制不理想,医生可能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开具降压药物。护理人员要向孕妇详细讲解药物的作用、用法、用量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确保孕妇正确用药。常用的降压药物有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片等。例如,拉贝洛尔一般每次口服100mg,每日2-3次,用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防止血压过低。同时,要告知孕妇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5.预防子痫发作:对于子痫前期的孕妇,预防子痫发作是护理的重点之一。保持病房安静,避免声光刺激,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探视。床边应加床栏,防止孕妇抽搐时坠床。准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材,如硫酸镁、开口器、压舌板等。硫酸镁是预防和控制子痫发作的首选药物,使用时要严格掌握剂量和滴速,密切观察孕妇的呼吸、膝反射、尿量等情况,防止硫酸镁中毒。若孕妇出现抽搐,应立即将其头偏向一侧,清理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呼叫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妊娠期高血压虽然是孕期较为棘手的问题,但通过科学的监测与精心的护理,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发展,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祝愿每一位准妈妈都能顺利度过孕期,迎接新生命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