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08月16日 星期六
“头”等大事——颅脑损伤患者健康教育

作者:曾霞

玉林市第三人民医院发布时间:2024-12-20 14:18:081708次浏览[发表证书]

颅脑损伤指暴力作用于头颅引起的损伤。包括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和脑损伤。其中脑损伤后果严重,颅脑损伤分为原发性颅脑损伤和继发性颅脑损伤。继发性脑损伤常见的有脑水肿和颅内血肿。可继发颅内压增高,甚至形成脑疝,危及生命。造成颅脑损伤的机制十分复杂,根据暴力作用方式可以分为直接损伤(暴力直接作用于颅脑)和间接损伤(暴力作用在远离头部的身体其他部位而后传递到颅脑)两种。

1.临床表现

意识功能障碍指机体对自身及周围环境缺乏反映的一种精神状态。通过对患者的言语、疼痛、瞳孔、光反射、吞咽反射、角膜反射等来判断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患者经治疗后,部分患者可完全恢复;但重者可持续昏迷或成为植物状态,或恢复部分意识,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运动功能障碍由于颅脑损伤常发生广泛性和多发性损伤,如偏瘫、单瘫、双侧瘫,还可出现共济失调、震颤等。患者还常合并复合伤,如周围神经损伤、脊髓损伤、骨折、关节损伤等。其中瘫痪早期多为软瘫,后期多为痉挛性瘫痪。

言语及吞咽困难障碍颅脑损伤可导致言语功能障碍,如失语症、构音障碍或言语失用等,其中以失语症最常见。颅脑损伤患者的吞咽障碍,表现为吞食物的过程出现呛咳、哽噎。患者会出现惧食心理问题,导致营养不良、脱水,甚至吸入性肺炎、窒息等并发症,是使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病死率升高的重要因素。

认知功能障碍包括记忆障碍和知觉障碍,是颅脑损伤后的重要功能障碍之一,主要表现为对信息的处理速度及效率降低,如注意力和集中力下降,记忆力和学习能力下降,交流、执行等功能发生不同程度的障碍。

精神心理功能障碍颅脑损伤患者常见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攻击性、神经过敏、呆傻等精神心理症状,也可能有冲动、幼稚、丧失自知力、类妄想狂、强迫观念等行为障碍。

2.健康教育

1)护理知识指导

①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对于处于昏迷状态或颅脑损伤严重的病人,应定时测量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并观察其意识状态。任何生命体征的突然变化都可能是病情恶化的征兆,需立即通知医生。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病人存在意识障碍,不能正常吞咽或咳嗽,且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则需要及时清除口腔异物或呕吐物,并协助病人翻身、拍背,以促进痰液的排出。对于昏迷病人,可能还需行气管切开术,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③处理好伤口:对于头部有外伤的颅脑损伤病人,还需进行加压包扎止血,将伤口周围的毛发去除后消毒,用纱布包扎好。如果是锐器刺伤颅脑造成的损伤,则需及时手术取出,并遵医嘱使用破伤风抗毒素,随时观察伤口及患者情况。④营养支持:若是处于恢复阶段的颅脑损伤病人,由于无法正常进食,还应通过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保证病人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水分。⑤心理护理:多数病人在颅脑损伤后可能存在焦虑、恐惧等情绪,需要积极与病人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同时,也要向家属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减轻家属的担忧。⑥预防并发症:定期翻身拍背,防止压疮;鼓励患者咳嗽,预防坠积性肺炎;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导致颅内压增高。

2)预防知识指导

①癫痫的预防:坚持服用抗癫痫药物,一般用丙戊酸钠,需用12年,并定期检查肝功能、血常规,以防抗癫痫药物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及继发性白细胞下降。②癫痫发作处理:癫痫表现为突发的意识障碍与肢体肌肉痉挛。有先兆发作的患者应及时告知家属或周围人,将患者扶至床上,来不及者就地躺下,防止意识丧失而跌倒,减少伤害:松开患者衣领,使头偏向一侧防止呛咳、窒息。③癫痫发作的注意事项:禁止向患者口中填塞物品及灌药,防止窒息:切记患者抽搐时强制性按压患者四肢,以免造成骨折和肌肉拉伤。癫痫发作一般在5分钟之内可自行缓解。

3)居家护理知识指导

提高家庭参与训练的意识与能力,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使其了解基本的康复知识和训练技能,保证患者在家庭中得到长期、系统、合理的训练,使其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4)复诊指导

颅骨缺损患者术后3-6个月修补颅骨:如原有症状加重、头疼、呕吐、切口感染应及时就医;3-6月后门诊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