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妊娠糖尿病(GDM)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持续上升。准妈妈们了解并管理血糖,对母婴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将详述其病因、危害、诊断及管理措施,助力准妈妈应对孕期。
2.妊娠糖尿病的病因
(1)孕期激素变化。妊娠期间,胎盘分泌的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孕激素等激素,可致胰岛素抵抗、敏感性降低。24~28周孕期时,激素变化显著,为妊娠糖尿病高发期。
(2)遗传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尤其直系亲属)会增加妊娠糖尿病风险,但遗传并非唯一因素,环境因素同样关键。
(3)生活方式。孕期营养过剩(多食高糖高脂食物)、运动不足、脂肪堆积引起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易致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增加患病风险。
3.妊娠糖尿病对母婴的危害
(1)对孕妇的影响。妊娠高血压病:患该病的风险比正常孕妇高2~4倍,可致子痫前期、子痫等严重并发症,危及孕妇生命。感染:高血糖易致感染(如泌尿系感染、阴道炎),造成孕妇不适,影响胎 儿发育。难产和剖宫产:胎儿可能过大,导致难产,剖宫产及产后出血风险增加。产后糖尿病:约30%~50%的患者在产后5~10年内发展为2型糖尿病,患病率增高。
(2)对胎儿的影响。巨大儿:母体长期高血糖致胎儿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生长,易成巨大儿。分娩时增加肩难产、锁骨骨折等产伤及新生儿窒息风险。胎儿生长受限:血糖控制不佳致酮症酸中毒,影响胎盘灌注,胎儿缺氧、生长受限,增加窘迫、早产等风险。胎儿畸形:孕早期高血糖可影响胎儿器官分化,增加神经管、心血管、泌尿系统等畸形发生率。新生儿低血糖:胎儿期母体高血糖使胰岛素分泌多,出生后易发低血糖,影响神经发育,严重可致脑损伤。
4.妊娠糖尿病的诊断方法
(1)筛查时间。妊娠24~28周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有肥胖、高龄、糖尿病家族史、不良孕产史等,需在妊娠早期筛查。
(2)诊断标准。满足以下任一值即可诊断:空腹血糖≥5.1mmol/L、服糖后1小时血糖≥10.0mmol/L、服糖后2小时血糖≥8.5mmol/L。
5.妊娠糖尿病的血糖管理措施
(1)饮食管理。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选择低GI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燕麦),少食多餐,稳定血糖。如早餐30~40g,午餐和晚餐各50~60g,加餐15~20g。足量纤维食摄入:多食蔬菜、低糖水果、全谷物,延缓糖吸收。建议每天蔬菜500g以上,低糖水果每天不超200g蛋白质摄入:摄入优质蛋白(瘦肉、鱼、蛋),占总热量15%~20%。如体重60kg孕妇日需75~100g)。控制脂肪摄入:减少饱和与反式脂肪酸,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如橄榄油、坚果等,占总热量25%~30%。
(2)运动管理。运动方式:散步(饭后半小时进行30~60分钟锻炼)、孕妇瑜伽、游泳等适合。瑜伽需专业指导;游泳注意卫生。运动强度和频率:运动强度以不疲劳为宜,心率保持在每分钟120~140次。每周5天,每天30分钟,不适即停并就医。
(3)血糖监测。监测频率:至少日测4次血糖(空腹+三餐后2小时)。血糖不稳或用胰岛素者需增加次数。监测方法:血糖仪指尖血检测,采血前洗手、消毒,待酒精挥发后采血,定期校准血糖仪。 (4)药物治疗。胰岛素:饮食和运动不佳时,胰岛素是首选,不会通过胎盘,相对安全。种类和剂量需个体化调整,孕妇需掌握注射和调剂量。口服降糖药:部分口服降糖药有一定研究,但不作为一线治疗药物,特殊情况医生会谨慎选用并密切监测。
6.孕期心理调适
妊娠糖尿病诊断易引发焦虑抑郁,影响血糖控制和孕期健康。需孕妇自我调适,保持乐观,多交流,参加活动,增强信心。家人也要给予支持和鼓励。
7.产后随访
产后6~12周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估血糖恢复正常,仍属糖尿病高危人群,需长期生活方式干预和定期血糖监测,每年至少查一次空腹及餐后血糖,以便早发现、早干预。
8.结语
妊娠糖尿病虽有风险,但科学管理可有效控糖、降低并发症、保障母婴安全。准妈妈应关注健康、配合医生、保持良好习惯与心态迎接新生命。社会亦需加强该病宣教,提高认识与重视,为孕妇提供更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