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丽的手腕部长出了小肿物,去医院检查发现患上了腱鞘囊肿。大家如发现此类情况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腱鞘囊肿吧。
1.何为腱鞘囊肿?
医学上把发生于关节囊附近或腱鞘附近的一种内含胶冻样粘液的良性囊性肿块称为腱鞘囊肿,是一种关节囊周围结缔组织退行性变所致的疾病,患者多为青壮年,女性多见。常见于手腕、足背部等活动较多的部位。
2.发生腱鞘囊肿的原因是什么?
主要与关节囊、韧带、腱鞘上的结缔组织局部营养不良、发生粘液性变性、局部慢性劳损或退行性改变有关,如长期使用电脑、手机、经常做手工等都会增加手部的负担,导致腱鞘受损,从而引发此病。
3.腱鞘囊肿有什么临床表现?
(1)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腕关节、足背部及指间关节等易发部位突然出现一肿物,呈半球形、豌豆样或拇指样大小,一般在2.0cm以下,没有明显压痛,会因为肌腱活动或时间推移可逐渐增大,有酸胀或无力不适感,甚至可能出现一系列压迫症状。(2)体格检查时,可触摸到一外形光滑、边界清楚的圆形肿块,按压有酸胀或痛感,表面皮肤可推动,囊肿的根基较为固定,肿块坚韧或柔软,有囊性感,几乎不活动。(3)X线摄片显示骨关节无异常改变。(4)超声检查可见皮下与肌腱或关节密切的类圆形或不规则性无回声结节,可单房或多房,边界清晰,后壁回声增强,较大囊肿壁上可以探及血流信号。(5)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神经内腱鞘囊肿常见于腓总神经关节支内然后向投策扩张进入腓总神经内甚至坐骨神经,此类囊肿可引起神经卡压症状。
4.腱鞘囊肿会发生癌变吗?
一般不易发生癌变,但可导致疼痛、无力感及自主运动功能受限。
5.如何治疗腱鞘囊肿?
(1)保守治疗法:部分腱鞘囊肿可以自发消退,但是时间较长,无症状或不愿接受治疗的患者可采用此法。(2)压迫法:采用外力压破或挤破、或用针刺破囊壁,待其自行吸收,此法有效且快速,但是由于囊壁本身未被完全破坏而易复发。(3)穿刺法:可用穿刺针刺入腱鞘囊肿抽出囊液,或加以注入肾上腺皮质激素或透明质酸酶等药物,但是该方法复发率也较高。(4)手术治疗法:手术时因将全部囊壁连同其周围正常的腱鞘部分、腱膜等组织彻底切除,该方法效果最佳,复发少,但是治疗费用较高。
6.腱鞘囊肿需要用药治疗吗?
(1)本病一般不需药物治疗,如需要做囊内穿刺者,医师根据患者情况会选用相应的药物注入囊肿内。(2)需要手术治疗者,医师会选用适当的药物以保证顺利进行手术治疗及良好的术后治疗效果。
7.腱鞘囊肿如何进行日常防护?
因腱鞘囊肿的发生与慢性损伤密切相关,日常防护需围绕“避免过度使用”和“增强组织保护”展开。(1)工作与生活中的劳损预防措施。手腕部防护:如办公族、键盘手等长期使用电脑人士,要注意调整电脑桌椅高度,保持手腕自然平放,避免长时间悬空或过度弯曲或使用人体工学键盘、腕托等,每30分钟暂停工作,做手腕屈伸、旋转运动(如握拳~松开重复10次)。如果是手工劳动者或家务工作者,如从事缝纫、园艺、洗碗等重复性动作时,可佩戴弹性护腕,避免用手腕支撑身体重量,减少腱鞘摩擦。足部、踝部防护: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人群:选择鞋底柔软、足弓有支撑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或硬底鞋,休息时抬高下肢。运动爱好者在跑步、健身前充分热身,运动后按摩小腿肌肉,减少肌腱紧张。(2)日常习惯优化,加强姿势管理、控制体重、注意关节保暖从而降低发病风险。(3)已患病者可在医师指导下针对性康复与锻炼,以增强组织韧性。日常防护关键在于长期坚持,避免让小劳损积累成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