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0月31日 星期五
党建引领筑牢科研诚信基石,构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路径

2025-07-04

作者:邵珊珊 何钊 钟霞(山东第一医科大学)872次浏览[发表证书]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是国家高端和精英人才培养与输送的重要渠道,肩负着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顺利实施的历史使命。医学研究生教育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临床医学知识、崇高医德情操、深邃科学思想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

在当前环境下,倡导并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已成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一项刻不容缓、意义深远的战略性任务。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内分泌代谢病学科在学科带头人赵家军教授带领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秉承“培养既具崇高道德自觉又有道德行为能力的医学新生力量”的育人目标,在学科的医学研究生培养管理中进行多年的深入探索和改革实践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构建贯穿医学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学术道德教育体系

医学院校及培养单位、责任学科应建立健全学术诚信制度保障,设立专门的“学术道德与学术诚信管理委员会”,将学术诚信纳入常态化、规范化管理机制。一方面,通过入学时签署学术诚信承诺书、简历个人诚信电子档案等举措,构建研究生学术诚信全程监督体系,将学术诚信管理贯穿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科研原始数据档案保管制度,强化课题申报、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成果奖项评审等关键环节的学术诚信审核,健全科研评价责任追溯机制,使学术诚信管理覆盖科研活动全流程,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学术诚信保障体系。

二、建立覆盖研究生管理全方位的学术失范防范机制

医学院校及培养单位、责任学科应从源头抓起,强化导师队伍建设,加强新聘任导师的学术规范岗位培训,明确导师在学术规范教育中的主体责任,提升导师指导学术规范和鉴别学术不端行为的专业能力。在过程监控方面,应建立学位论文、学术发表、职称评审论文的全覆盖检测机制,完善科研经费使用监管体系,强化对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经费支出、报销流程等环节的全链条审核。

同时,应健全教育教学质量监督体系,构建“导师引领、学科协同、管理监督”的三位一体防范机制,实现学术不端行为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将学术诚信建设工作落细落实。

三、构建学术失范严查严惩的惩戒机制

医学院校及培养单位、责任学科应制定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处理规定,构建标准严格、程序规范、责任明确、处罚合理的学术失范惩戒机制。建立常态化的学科学术诚信审查制度,定期抽查研究生实验记录本,指派学术委员会专家审查学位论文及拟发表学术成果。对存在学术不端行为或可疑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成果,坚持“一票否决”原则,坚决不准予参加毕业答辩和学位授予、坚决杜绝发表。

各单位应对学术不端行为实行“零容忍”政策,坚决捍卫学术尊严、弘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营造风清气正、诚信为本的学术环境。

四、发挥党建引领与党员示范作用

医学院校及培养单位、责任学科应充分发挥研究生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研究生党员在科研实践、学习生活等方面成为学术诚信的表率和标杆。通过创新"党建+"多元融合模式,将党建工作与学术诚信教育有机结合,推动研究生自我诚信意识培养,引导研究生在科研实践中深刻感悟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充分发挥研究生党组织凝聚力强、纪律性高的组织优势,系统构建研究生党建与学风建设协同机制,有效促进良好学风和学术诚信文化价值体系的构建,形成党建引领、全员参与、共同守护学术诚信的浓厚氛围和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