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星期二
“妇科第一瘤”子宫肌瘤:良性肿瘤也需要警惕的三种情况

2025-06-27

作者:温守坚广西贵港市覃塘区人民医院 826次浏览[发表证书]

在女性生殖系统的常见肿瘤中,子宫肌瘤以其高发性被称为“妇科第一瘤”。它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女性,据统计,育龄女性中子宫肌瘤的发生率可达20%~30%。多数情况下,子宫肌瘤生长缓慢且无明显症状,无需特殊治疗,只需定期随访。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被完全忽视——当肌瘤出现异常变化时,可能会影响健康,甚至需要及时干预。以下几种情况,正是子宫肌瘤需要警惕的“信号”。

情况一:肌瘤体积过大,压迫周围器官

子宫肌瘤的大小差异极大,小的可能仅如米粒,大的却能像孕晚期子宫般占据盆腔空间。当肌瘤直径超过5厘米,或多个肌瘤融合成较大包块时,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对周围器官的压迫。

子宫位于盆腔中央,前方是膀胱,后方是直肠,两侧邻近输尿管。若肌瘤向前生长,可能压迫膀胱,导致尿频、尿急,甚至出现排尿困难——部分患者会感觉“总有尿意却排不干净”,严重时还可能引发尿路感染;若肌瘤向后突出,则会压迫直肠,引起排便不畅、肛门坠胀感,长期如此可能影响肠道功能;若肌瘤向两侧生长,还可能挤压输尿管,导致尿液排出受阻,进而引发肾积水,损伤肾功能。

临床中,曾有患者因忽视肌瘤生长,直至肌瘤增大到如孕4月大小,因严重压迫膀胱导致尿潴留才就诊,此时不仅需手术切除肌瘤,还需先解决排尿问题。因此,即便肌瘤无疼痛等症状,若超声检查发现体积较大或短期内明显增大,也需及时与医生沟通,评估是否需要干预。

情况二:异常出血频发,引发贫血或感染

月经异常是子宫肌瘤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当肌瘤生长在黏膜下(向子宫腔内突出)或肌壁间(靠近黏膜层)时,容易影响子宫收缩,干扰子宫内膜的正常脱落与修复,导致月经改变。

这类患者常表现为月经量明显增多——原本3~5天干净的月经可能延长至7~10天,每次经期使用的卫生巾数量翻倍;部分人还会出现非经期出血,比如两次月经中间有少量点滴出血,或同房后出血。长期的异常出血会导致体内铁元素流失,引发缺铁性贫血,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心慌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影响心脏功能。

更需注意的是,异常出血会使子宫腔内长期处于“开放”状态,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若出血同时伴随下腹部疼痛、白带增多且有异味,可能是并发了子宫内膜炎或盆腔炎,需及时就医治疗,避免感染扩散。因此,一旦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异常增多或非经期出血,无论肌瘤大小,都应尽快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并干预。

情况三:影响生育或妊娠,威胁母婴健康

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子宫肌瘤可能成为“隐形障碍”。黏膜下肌瘤会直接占据子宫腔内的空间,影响受精卵着床;肌壁间肌瘤若体积较大,可能挤压宫腔,导致子宫内膜血供不足,增加早期流产风险;浆膜下肌瘤(向子宫外突出)虽对宫腔影响较小,但如果带蒂扭转,可能在孕期引发急腹症。

即使成功妊娠,子宫肌瘤在孕期也可能带来隐患。孕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刺激肌瘤快速生长,部分肌瘤会出现“红

色变性”,表现为突发腹痛、发热,需及时住院治疗;若肌瘤位于子宫下段,可能阻碍胎儿下降,增加剖宫产概率;少数情况下,肌瘤还可能影响胎盘血供,导致胎儿生长受限。

临床数据显示,合并子宫肌瘤的女性,流产率比正常女性高2~3倍,早产、胎位异常的风险也相对增加。因此,有生育计划的女性应提前进行妇科检查,若发现肌瘤位置或大小可能影响妊娠,可在孕前通过手术等方式处理,降低孕期风险。

结束语

子宫肌瘤虽是良性肿瘤,但“良性”不代表“无害”。当肌瘤体积过大压迫器官、引发异常出血导致贫血或感染,或是影响生育与妊娠时,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对健康造成持续损害。不过,多数子宫肌瘤无需过度紧张,定期妇科超声检查(每年1~2次),密切关注肌瘤大小、位置变化,结合自身症状与医生沟通,就能做到“早发现、早评估、早处理”。女性朋友们应理性看待这一“妇科常见瘤”,既不忽视异常信号,也不盲目焦虑,才能更好地守护子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