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MRI)能为医生提供高清晰度、高分辨率的人体内部结构图像,帮助医生精准发现病变,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但在享受这项先进技术带来的便利时,我们也不能忽视MRI检查前的一些注意事项,否则可能会引发一些意想不到的“磁”事。
1.金属物品:磁场中的“隐形炸弹”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靠强大磁场和安全的无线电频率波运作,检查时病人要待在比地球自然磁场强数万倍的超强磁场空间,这磁场会强力吸引周围金属物件,进MRI检查室前,病人得把身上金属物品全拿掉,像磁条卡、钱币、金属发饰、金属框眼镜、腕表、钥匙串、金属皮带扣、打火机、剪刀等都不许带进去,这些金属物件一靠近MRI磁体可能瞬间就高速飞向磁体,不但威胁病人和周边人员安全,还可能弄坏昂贵的检测仪器。
女性病患平日穿戴的服饰可能藏着些“风险”而不被人所知,像有金属纽扣、拉链的衣服,带金属配件的内衣,检查前都得换掉,还有磁疗内裤、护膝、腰带这 类磁疗保健产品也不许带进检查区,这些东西里的金属或磁性物质受磁场作用可能会干扰,不但会使检查结果不准,还可能有安全问题。
2.体内植入物:需精准区分的“特殊群体”
体内有植入物的人得格外小心,毕竟植入物在磁场环境中的反应差异很大,像心脏里的电子装置如起搏器、除颤器之类的对磁场极为敏感,要是碰到强磁场很可能出故障会危及生命,严禁做MRI检查,人工耳蜗装置也可能在扫描时被磁极反转影响也属于MRI检查的禁忌,还有胰岛素泵在强磁场下功能可能受损,相关检查前得把它拆掉。
骨科植入物情况较复杂:钢板、钢钉、螺丝钉还有人工关节大多不是铁磁性的,就算有磁性也很微弱,手术时能固定得稳稳当当,检查的时候一般不会发生位移,但可能产生伪影干扰观察,而旧式不锈钢内固定装置则不同,强磁场一来就有位移风险,检查时不能用。
颅内动脉瘤夹若采用高强度铁磁性材质则MRI检查被严格禁忌,由非铁磁性或者仅有微弱铁磁性材料制成的,理论上虽能在1.5T以下磁场强度检查,但这需要有厂商说明书明确支持、医生书面批准且患者充分知情同意才行。多数冠脉支架由非磁性或者弱磁性材料制成移位变形风险低些,不过检查前需精确知晓材料属性,推荐在术后6到8周检查。瓣膜、缝合线和封堵装置等医疗器械大多安全,部分滤器建议植入6周后检查而漂浮导管不适合磁共振检查。
不同厂商生产的医疗器械存在差异,检查前材料成分需仔细核实。对于要接受手术植入物的患者,术前跟主治医生明确植入材料的磁共振兼容性很关键,尽量选择与磁共振检查兼容的新材料,为以后可能的检查做准备,预约磁共振检查前患者需主动如实向医生报告手术史和体内植入物情况,若不能确定植入物材质为防潜在风险则做MRI检查需慎重考虑。
3.特殊人群:检查前的“特别考量”
特定群体中,怀孕未满三个月的孕妇在妊娠初期不应接受检查,胚胎成长可 能受高强度磁场环境不良影响,非孕早期女性若有检查需求,可在磁场强度不超过1.5T的设备上检查,而新生儿和孩童难以在扫描时保持静止,往往得靠镇静药物确保检查顺利。
严重高热患者禁止做磁共振检查。因为在MRI检查过程中,患者体温可能会进一步升高,过高的体温可能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尤其是对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的婴幼儿,危害更大。
幽闭恐惧症患者需谨慎,狭小空间可能引发焦虑、呼吸困难等反应。确需检查,可手握紧急呼叫球或由亲属陪检,不适时及时中止。
重症患者,如昏迷、躁动及需要生命系统监护的患者,不适宜进行磁共振检查。这类患者应尽量在病情稳定后,再考虑进行MRI检查,以确保检查过程中的安全。
总之,MRI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关乎安全与准确性,每处细节都不容忽视。患者需认真了解并遵守要求,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才能确保检查顺利,为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助力早日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