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星期二
与你聊一聊微生物检验

2025-06-27

作者:杨秀英 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人民医院 910次浏览[发表证书]

当我们发烧咳嗽、伤口红肿化脓,或是吃坏东西上吐下泻时,医生常会建议做一项检查——微生物检验。很多人好奇:它究竟是做什么的?怎么能帮我们找到生病的原因?

其实,微生物检验就像“微生物侦探”,通过精准捕捉体内的细菌、病毒、真菌等微小生物,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关键线索,是守护健康的重要“幕后帮手”。

1.微生物检验:找对“致病元凶”是核心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微生物,多数微生物对人体无害,甚至能帮助消化、合成维生素(如肠道里的双歧杆菌),但少数“有害微生物”(致病菌)会入侵人体,引发感染性疾病。微生物检验的核心任务,就是从患者的血液、痰液、尿液、伤口分泌物等样本中,找到这些“致病元凶”,明确它们的种类,避免医生仅凭症状“盲目用药”。比如感冒发烧时,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通过微生物检验,若在样本中检测出流感病毒,医生会建议对症治疗、多休息;若发现肺炎链球菌,则需使用针对性的抗生素。若不做检验直接用抗生素,不仅对病毒感染无效,还可能导致细菌耐药,让后续治疗更困难。

2.微生物检验怎么做?4步完成“侦探工作”

微生物检验看似复杂,实则遵循一套严谨的流程,大致可分为4个关键步骤:

1)样本采集:这是检验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样本,比如咳嗽咳痰者采集痰液、尿频尿急者采集尿液、伤口感染者采集分泌物。采集时需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外界微生物污染样本——比如留取尿液时,要先清洁外阴,取“中段尿”,防止尿道口的细菌混入,影响结果准确性。(2)培养分离:采集到的样本会被送到实验室,接种到专门的“培养基”上。培养基就像“微生物的食物”,不同微生物喜欢的“食物”不同,比如细菌喜欢营养丰富的“血琼脂培养基”,真菌则适合在“沙氏培养基”上生长。实验室会模拟微生物适宜的温度(如37,接近人体体温)和环境,让样本中的微生物大量繁殖,从“微量”变成肉眼可见的“菌落”。(3)鉴定分析:当培养基上长出菌落,检验人员会通过多种方法“识别”它们。比如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形状)、用显微镜看微生物的形态(细菌是球形还是杆形),再通过生化反应、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手段,精准判断微生物的种类——是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还是白色念珠菌。(4)药敏试验:找到“元凶”后,还需知道哪种药物能有效杀灭它。药敏试验会将不同的抗生素或抗真菌药。

3.这些情况,医生为何会建议做微生物检验?

并非所有感染都需要做微生物检验,但出现以下情况时,检验结果能帮医生更精准地制定治疗方案:持续发热不退:若发烧超过3天,或体温反复超过38.5, 尤其是伴随寒战、乏力等症状,可能需要通过血液微生物检验,排查是否存在“败血症”(细菌进入血液引发的严重感染)。呼吸道感染加重:咳嗽、咳痰持续2周以上,或痰液变浓稠、带血,可能需要做痰液检验,判断是否为肺炎、肺结核等疾病,明确致病菌类型。泌尿系统不适: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或尿液浑浊、有异味,需做尿液微生物检验,排查是否为尿路感染,以及感染的细菌是否对常用抗生素耐药。伤口感染难愈合:伤口红肿、流脓,或愈合缓慢,需采集伤口分泌物检验,找到导致感染的微生物,选择针对性的药物换药或口服治疗。

4.做微生物检验,你需要注意这2

配合样本采集:采集样本时,一定要遵循医生或护士的指导,比如留取痰液前要先漱口,避免口腔细菌污染;采集伤口分泌物时,不要自行擦拭伤口,以免影响样本质量。若样本采集不当,可能导致“假阴性”(明明有感染,却没检测出来),延误治疗。

耐心等待结果:微生物检验需要时间,比如细菌培养通常需要1~3天,真菌培养可能需要1~2周,药敏试验也需要1~2天。不要因为“着急用药”就催促结果,精准的检验结果才能帮医生避免“盲目治疗”,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微生物检验虽不直接“治病”,却像医生的“眼睛”,帮我们看清体内的“微小敌人”。了解它的原理和作用,在需要时积极配合检验,才能让治疗更精准、更有效,更快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