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星期一
肝癌偏爱“这几类人”? 4 个高危因素请尽早避开

2025-06-27

作者:董佳慧贺州市钟山县人民医院 885次浏览[发表证书]

肝癌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早期症状隐匿,一旦出现明显腹痛、黄疸等表现,往往已到中晚期,治疗难度大幅增加。但它并非突然降临”--临床数据显示,肝癌的发生与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基础疾病等密切相关,尤其偏爱几类高危人群。了解这些高危因素,提前做好规避,就能大幅降低患病风险,这正是预防肝癌的关键。

1.有慢性肝病病史:肝脏旧伤易成癌

肝脏是沉默的器官,即使有慢性炎症也常无明显症状,但持续的损伤修复会让肝细胞反复受损,久而久之可能诱发癌变。其中,慢性乙肝、丙肝和肝硬化是最主要的肝病基础也是肝癌的高危温床

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是我国肝癌的头号诱因。乙肝病毒会持续在肝细胞内复制,刺激肝脏发生慢性炎症,炎症反复会导致肝纤维化,进而发展为肝硬化。很多乙肝患者因没感觉就忽视复查,等到出现肝区疼痛时,肝脏可能已布满病灶。

丙肝病毒(HCV)感染同样不容忽视。丙肝病毒虽不如乙肝常见,但它更易导致慢性化,进而诱发肝癌。与乙肝不同,丙肝早期几乎无特异性症状,很多人是在体检时才发现感染,但若此时已出现肝纤维化,癌变风险已悄然升高。

2.长期伤肝习惯:烟酒与霉变食物是隐形推手

长期大量饮酒是伤肝直接凶手。酒精进入人体后,90%以上需通过肝脏代谢,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醛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临床发现,每天喝50g以上白酒(1)持续10年以上,患肝癌的风险会比不饮酒者高3~5;若同时有乙肝病史,饮酒会让肝癌风险叠加,加速肝纤维化和癌变进程。

吸烟的间接伤肝作用也常被忽视香烟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后,需通过肝脏解毒,长期吸烟会增加肝脏的代谢负担;同时,这些物质会刺激血管收缩,影响肝脏的血液供应,导致肝细胞缺氧、坏死。

长期吃霉变食物则是藏得最深的风险。霉变的花生、玉米、大米等食物中,会滋生黄曲霉毒素--这是国际公认的“-级致癌物,其致癌性是砒霜的68倍很多人习惯把霉变部分切掉继续吃由但其实黄曲霉毒素已扩散到食物整体,只是肉眼不可见,长期这样吃,等于主动给肝癌递机会

3.家族有肝癌病史:遗传易感性需警惕

从遗传角度看,部分人可能携带肝癌易感基因,这些基因会让肝脏对病毒,毒素的抵抗力较弱--比如同样感染乙肝病毒,有家族史的人更易出现病毒持续复制,肝损伤进展也更快。临床数据显示,有肝癌家族史的人,患肝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3;若同时感染乙肝病毒风险会升高至5~10倍。

更易被忽视的是共同生活习惯的影响。一家人往往有相似的饮食偏好--比如都喜欢吃腌制食品、霉变食物,或都有饮酒习惯,这些共同的伤肝习惯会让全家都暴露在肝癌风险中。此外,乙肝病毒可通过母婴、密切接触传播,若家族中有人是乙肝患者,其他家庭成员可能也已感染但未发现,这也会导致家族中多人患肝癌的情况。

4.忽视定期筛查:错过早期干预的黄金期

很多高危人群存在筛查误区”:有人觉得每年体检做了肝功能就够了但肝功能正常不代表肝脏健康”--早期肝癌可能不影响肝功能,等到肝功能异常时,肝脏已严重受损;有人认为没症状就不用查,但肝癌早期几乎无特异性表现,等出现肝区疼痛、黄疸时,癌细胞可能已转移。

实际上,肝癌高危人群应每6个月做一次专项筛查:首选腹部超声+甲胎蛋白(AFP)检测”--超声能发现肝脏内的小病灶(最小可发现1cm以下的肿瘤),甲胎蛋白是肝癌的特异性指标,多数肝癌患者会出现甲胎蛋白升高。若超声发现异常,需进一步做增强CT或磁共振明确诊断。尤其有乙肝、丙肝病史,或有家族史的人,即使没症状,也必须坚持定期筛查,这是早期发现肝癌的唯一有效方式

5.结束语

肝癌的发生从来不是偶然”,而是高危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慢性肝病的持续损伤、烟酒与霉变食物的反复刺激家族遗传的易感性,再加上对筛查的忽视共同将人推向肝癌的陷阱。但它也是可防可控:有肝病者规范治疗,远离烟酒与霉变食物,有家族史者加强筛查,就能大幅降低风险。记住,尽早避开这些高危因素,就是给肝脏上保险,也是对健康最实在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