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星期一
发热、出疹、眼睛红,警惕川崎病伤心脏

2025-07-11

作者:姚晓 秦燕羽 桂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儿科护理学 943次浏览[发表证书]

“孩子高烧不退,还出疹子、眼睛发红,以为是感冒,结果医生说是川崎病,可能伤心脏?”不少家长对川崎病感到陌生,却不知它是5岁以下儿童常见的“血管炎疾病”,若错过最佳治疗期,可能给心脏留下终身隐患。今天从临床表现、并发症、家长疑问三个维度,帮大家彻底读懂川崎病。

1.川崎病的典型临床表现:记住“6大信号”,别误认成感冒

1)核心信号:持续高烧不退(5天)。发热是川崎病的首发症状,也是最关键的识别点。特点是高烧(39~40)持续5天以上,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普通退烧药只能暂时降温,药效过后体温会迅速回升。普通感冒发烧多3~5天好转,且退烧药效果相对持久。

2)皮肤信号:多形性皮疹,不疼不痒。发烧3~5天后,孩子躯干、四肢会出现皮疹,形态多样,可能是红斑、丘疹或斑丘疹,颜色从淡红到鲜红不等。家长容易误认成“病毒疹”或“药物过敏”,但川崎病皮疹常与发热同步存在,且无瘙痒感,可作为区分依据。

3)眼部信号:眼白发红,无分泌物。孩子眼睛会出现“球结膜充血”,即眼白部分发红,看起来像“哭过”或“发炎”, 但没有黄色、白色分泌物——这是和普通结膜炎的核心区别(普通结膜炎多有分泌物,且孩子会因瘙痒揉眼睛)。这种眼红通常在发热后3~4天出现,退烧后逐渐缓解,不会损伤视力。

4)黏膜信号:草莓舌+口唇干裂。口腔和嘴唇的症状具有特征性,容易识别:

①口唇:嘴唇红肿、干裂,严重时会出血,孩子因疼痛拒绝喝水、吃饭;②舌头:舌头充血发红,舌头上的味蕾突出,像草莓表面的颗粒,称为“草莓舌”,这是川崎病的典型表现之一,出现概率高达80%以上。

5)四肢信号:手脚硬肿+后期脱皮。发病早期,孩子手脚会出现“硬性肿胀”——触摸时感觉紧绷、发硬,按压不凹陷,多从手掌、脚掌开始,逐渐蔓延到手指、脚趾。1~2周后,肿胀消退,手指、脚趾末端会开始脱皮,从指甲边缘向指尖脱落,严重时手掌、脚掌也会大片脱皮,脱皮后皮肤恢复正常,无后遗症。

6)淋巴结信号:颈部无痛性肿块。孩子颈部会出现1~2个肿大的淋巴结,直径多在1.5厘米以上,质地偏硬,触摸时孩子不喊疼,也不会化脓。川崎病的淋巴结肿大与发热同步出现,持续时间较长,退烧后才逐渐消退。 2.最危险的并发症:专攻心脏,可能留下终身隐患

1)冠状动脉扩张:最常见的早期并发症。正常冠状动脉像“通畅的水管”,为心脏供血。川崎病引发的炎症会导致冠状动脉管壁增厚、弹性下降,出现“扩张”——血管变粗、管腔变大,血流速度减慢。

2)冠状动脉瘤:最严重的远期风险。若冠状动脉扩张未得到控制,会进一步发展为“冠状动脉瘤”——血管局部鼓出像“气球”一样的囊状结构。冠状动脉瘤的危害极大,动脉瘤不仅易因血栓脱落引发心肌梗死,还可能破裂导致大出血,即使后期缩小亦会因血管瘢痕狭窄影响心脏供血,最终可能引发心绞痛或心力衰竭,严重威胁生命。

3.理清误区,科学应对

疑问1:川崎病只发生在婴幼儿身上吗?大孩子会不会得?川崎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尤其1~2岁婴幼儿,占所有病例的70%以上。但6~12岁的儿童甚至青少年也可能患病,只是概率较低。大孩子患川崎病时,症状可能不典型,比如仅出现发热、皮疹,缺少手脚肿胀、草莓舌等表现,容易误诊,家长需格外留意。

疑问2:孩子出现类似症状,如何区 分川崎病和感冒、猩红热?可通过“核心特征”快速区分:与感冒区分:感冒有鼻塞、流涕、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发热多3~5天好转;川崎病无明显呼吸道症状,发热持续≥5天,伴有皮疹、眼红、草莓舌等;与猩红热区分:猩红热由细菌感染引起,皮疹为“鸡皮样小丘疹”,伴有咽喉肿痛、杨梅舌(与草莓舌类似,但猩红热皮疹有瘙痒感,且用抗生素治疗有效);川崎病用抗生素无效,皮疹无瘙痒,且有手脚硬肿、脱皮。

川崎病的治疗黄金期是“发病10天内”,核心治疗方案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阿司匹林”——IVIG能快速控制血管炎症,降低冠状动脉并发症风险;阿司匹林能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若错过黄金期,即使后续治疗,冠状动脉损伤的概率也会大幅增加。

4.结论

因此,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持续高烧≥5+皮疹/眼红/草莓舌/手脚硬肿”中的2~3个症状,别当成普通感冒拖延,立即带孩子去儿科或儿童心内科就诊。

记住:川崎病的早期识别和治疗,是避免心脏损伤的关键,及时干预,大多数孩子都能完全康复,拥有健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