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星期日
超声造影剂过敏反应的预防与应急处理流程

2025-07-11

作者:赵馨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华西医院)1034次浏览[发表证书]

超声造影剂的使用显著提升了医学影像的诊断能力,然而如同其他造影剂,其潜在的过敏反应风险不容忽视。因此,建立系统性的预防策略和高效、规范的应急处理流程至关重要。

1.认识超声造影剂与过敏反应

现代超声造影剂主要采用六氟化硫微泡技术,外壳为磷脂、蛋白质或聚合物,内部填充全氟化碳等气体。虽然相较于碘造影剂其过敏发生率较低,但仍存在发生过敏反应甚至严重过敏反应的可能性。

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多为免疫介导的I型超敏反应,也可能涉及非免疫性的类过敏反应。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意识丧失,甚至危及生命。

2.全面预防:构筑安全防线

1)风险评估与病史筛查。预防过敏反应的第一步是全面评估患者风险。医务人员需详细询问:既往造影剂过敏史(任何类型)。其他药物或食物过敏史。哮喘、湿疹等过敏性疾病史。肥大细胞增多症等基础疾病。对于高风险患者,应考虑替代检查方案或采取预防性用药措施。

2)患者沟通与知情同意。向患者充分解释检查的必要性、潜在风险和应对措施,获取知情同意不仅是法律要求,也有助于减轻患者焦虑,降低应激反应。

3)环境与人员准备。检查室应配备完整的急救设备与药品,包括:肾上腺素、抗组胺药、皮质类固醇、支气管扩张剂。氧气供应装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静脉输液设备。医护人员须定期接受过敏反应识别与处理的培训,确保熟练掌握急救技能。

4)造影剂选择与使用。选择安全性更高的造影剂产品,严格遵守推荐剂量,采用缓慢注射方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注射。

3.分级应对:应急处理流程

一旦发生过敏反应,迅速识别和分级处理至关重要。

1)轻度反应的处理。①症状:局限性荨麻疹、皮肤瘙痒、轻度鼻炎。②处理:暂停造影剂注射。保持静脉通路。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密切观察症状变化。通常无需终止检查,但需谨慎评估后续风险。

2)中度反应的处理。①症状:广 泛性荨麻疹、轻度支气管痉挛、面部水肿、心悸。②处理:立即停止造影剂注射。呼叫急救支持。仰卧位,抬高下肢。面罩吸氧(6~10L/min)。肌注或静脉注射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缓解支气管痉挛。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考虑使用皮质类固醇(如氢化可的松)。

3)严重过敏反应的处理。①症状:严重低血压、喉头水肿、严重支气管痉挛、意识障碍。②处理原则:分秒必争,立即抢救!立即停止造影剂注射。启动急救团队(编码蓝色)。首选药物:肾上腺素肌肉注射(大腿外侧股外侧肌)。成人剂量:0.3~0.5mg11000溶液)。儿童剂量:0.01mg/kg(最大0.3mg)。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或环甲膜切开。仰卧位,抬高下肢。高流量吸氧(10~15L/min)。建立两条大口径静脉通道。快速静脉输液:生理盐水500~1000ml(成人),20ml/kg(儿童)。第二次肾上腺素注射:如5~10分钟后无改善,重复注射。③辅助用药:抗组胺药(苯海拉明)静脉注射。皮质类固醇(氢化可的松)静脉注射。持续监测生命体征: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

4)难治性病例的处理。对于肾上腺素无效的患者,考虑持续静脉输注肾上腺素,并评估其他鉴别诊断(如心源性休克)。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高级生命支持。

4.事后管理与随访

过敏反应处理结束后,应:详细记录事件经过、处理措施及患者反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过敏情况,提供书面记录。建议过敏专科会诊,进行进一步评估和指导。考虑未来检查中使用替代成像方法。如必须再次使用造影剂,进行预防性用药(检查前12小时和2小时口服皮质类固醇和抗组胺药)。

5.系统优化与质量改进

医疗机构应建立造影剂使用安全协议,包括:定期培训与模拟演练。急救设备标准化管理与定期检查。不良事件报告与分析系统。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机制。

超声造影剂过敏反应虽不常见,但可能危及生命。通过全面的预防策略、迅速的识别能力和规范的处理流程,医疗团队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安全,使超声造影检查成为真正可靠的诊断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