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播电视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主管,是优秀的省级媒体平台,平台汇聚全国名医,展示优秀科普内容,促进社会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科学普及、健康同行是我们平台的使命和目标!
当前时间:2025年11月03日 星期一
透析后总累、没力气?可能是这四个“细节”没做好

2025-08-08

期次:32期版号:34作者:韦国智 贵港东晖医院 999次浏览[发表证书]

对终末期肾病患者来说,透析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但不少人透析后常会被“累”缠住——明明躺了很久,起身仍觉得四肢发沉,连简单的吃饭、走路都提不起劲。很多人以为这是透析后的正常反应,忍忍就过,却不知背后可能藏着4个被忽略的细节,若不及时调整,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加重身体负担。

1.细节一:透析中“脱水”没算准,身体在“抗议”透析的核心作用之一是清除体内多余水分,但脱水速度和总量若没匹配身体耐受度,就会悄悄消耗体力。比如有些患者为了减少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会在透析时要求多脱水,可身体细胞适应了一定的液体环境,突然快速大量脱水,会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肌肉供血不足,自然会觉得乏力。还有些患者透析前体重估算不准,实际脱水比计划少,多余水分留在体内,心脏要更费力地泵血,长期下来也会让身体处于“疲劳模式”。临床中常遇到这样的患者:透析后当天觉得腿沉,第二天稍微缓解,到了透析前又加重,这多半和脱水方案不合理有关。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心血管状况、肌肉量来制定个体化脱水计划,比如老年患者脱水速度要控制在每小时不超过体重的1%,但很多人没重视每次透析前的体重测量,穿厚重衣服或饭后称重,导致数据不准,脱水方案跟着“跑偏”,累的感觉就成了常态。

2.细节二:营养“缺口”没补上,肌肉在“缩水”透析过程中,身体会流失一部分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素,若透析后没及时补充,肌肉就会慢慢被消耗——肌肉量减少,力气自然跟不上。很多患者担心透析后水肿,不敢吃蛋白质;还有人觉得“清淡饮食”就是少吃肉,结果优质蛋白摄入不足,比如每天每公斤体重该吃1.2~1.5克蛋白质(像60公斤患者每天要吃72~90克,约等于1个鸡蛋+2两瘦肉+1盒牛奶),却只吃了一半,肌肉没有“原料”修复,累感就会越来越明显。除了蛋白质,钾、磷的控制也会间接影响体力。比如有些患者因怕高钾,完全不吃香蕉、橙子,却忘了这些水果里的维生素B6B12是能量代谢的“帮手”,缺乏后会导致身体能量转化效率下降,明明吃了饭,却像没“烧够燃料”,还是觉得累。还有的患者磷控制不好,高磷血症会让肌肉细胞功能受损,哪怕蛋白吃够了,肌肉也没法正常“发力”。

3.细节三:透析后“躺太久”,反而越歇越累不少患者透析后觉得耗光了力气,回家就卧床不动,想靠睡觉补回来,却不知这是反效果。透析后身体血液循环还在调整,长时间卧床会让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血液流速变慢,肌肉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反而会加重乏力感。就像平时不运动的人突然跑一次步,躺一天会比慢慢走动更累——肌肉需要适度活动来维持张力,完全不动反而会让它“变懒”。正确的做法是透析后先休息1~2小时,然后慢慢坐起来、下床走动10~15分钟,第二天根据体力逐渐增加活动量,比如散步、做简单的肢体拉伸。但很多人陷入越累越躺,越躺越累的循环:透析后躺一天,第三天想出门却发现腿软,只好继续躺,时间长了肌肉量进一步减少,体力越来越差。

4.细节四:睡眠“质量差”,体力没处补透析患者常被睡眠问题困扰——有的因皮肤瘙痒半夜醒,有的因透析后口渴频繁喝水,还有的因担心病情焦虑失眠。睡眠是身体修复的关键,若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或深度睡眠少,体力就没法充分恢复,透析后累的感觉会更明显。很多人只关注睡了多久,却没注意睡眠质量:比如透析前喝太多水,半夜起夜3~4次;或者睡前看手机,蓝光影响褪黑素分泌,明明躺了8小时,却像没睡一样。

还有些患者透析时间安排不合理,比如长期下午透析,回家后活动量少,晚上睡不着,第二天早上又起不来,打乱了生物钟。睡眠不好还会影响食欲,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进一步加重乏力——形成睡眠差→吃不好→更累→睡更差的恶性循环。其实只要调整一些小习惯,比如透析前2小时少喝水,睡前1小时关手机,就能明显改善睡眠质量,帮体力更好地恢复。

结束语

透析后累、没力气不是理所当然,而是身体在提醒你“某个细节没做好”。脱水方案是否精准、营养是否补够、活动是否适度、睡眠是否优质,这4个细节环环相扣,只要针对性调整——比如每次透析前精准称重、按医嘱吃够优质蛋白、透析后适度活动、改善睡眠习惯,体力慢慢就能提上来。